圖片說明:榮高科技經銷商培訓1
榮高科技經銷商培訓2
深圳按說不缺實戰派講師資源,因為深圳這座年輕的城市沒有多少老本可吃,有的只是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和發展,有的只是深圳人敢于創新的思維和行為,有的只是各行各業的人們的實干和效益。
于是中國咨詢培訓專家和大師有好多都曾經發端于深圳而再往內地城市延伸。可以說深圳這座城市里藏龍臥虎的人太多,有想法和有能力的人也太多,特別是咨詢培訓界,能有一片藍天屬于自己的人確實不少。至今都還穩穩當當地過著自己一畝二分地的小生活。可是,當我們反問一個問題時,深圳這些年為什么沒有出來一個實戰派聯盟那樣的咨詢和培訓師團隊,去影響、去輻射全國的企業和咨詢培訓市場呢?原因何在?
也許有人會說不是曾經有某某某大師在深圳很火嗎?很有市場嗎?但是“君不見高堂明鏡生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呀?那些紅火一時的這個大師那個大師不都沒在深圳扎根落腳嗎?就算是曾經跟隨這些大師們的企業學員很多,但是那畢竟是過去。好漢不提當年勇了。
因為企業要的是實實在在的效益而不是一時受訓后的沖動或熱鬧。
于是中國培訓界形成一個怪圈:那些成天講公開課的大師們很難進入企業做深入細致的內訓和協助企業管理一年半載,也很難讓企業接受大師們那天方夜譚的高價格。上月在南海給一家企業做經銷商培訓,聽老板說要不是有人介紹你海老師,他們就準備花20多萬去請某激勵大師講一天課了。我說你企業錢多盡管去燒吧!盡管那些熱鬧的課程,那些好聽的光碟隨處可見,大師們的名字也如雷貫耳,可是說的和做的實在是相去甚遠。
很多企業就只有干瞪眼的份,拿不起錢就得不到有效的培訓;想拿錢請個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的專家團又擔心找到水貨,不少企業家們只得把以前的“防強防盜防記者”改成了“防盜防騙防培訓”。不是企業不需要培訓,而是目前培訓咨詢界忽悠企業的人和事太多。
你想而今在大學做教授的,在學校當老師的,飄揚過海的,跟別人學了幾天課程的,做廣告策劃的也都成了企業家的導師,要教你企業家怎么辦企業,你說中國這些企業還怎么玩得實在呢?
很贊同馬云的觀點:現在的工商管理、MBA、EMBA的企業學員,有多少是在認真學習?有多少是學到了實戰實用知識的?其實大都是在建立同學和人脈關系,大多企業家不去學還敢想敢干,一去學了反而前怕狼后怕虎,只敢想只會想卻不敢干了。
所以,實戰的深圳,以實際效果為豪的深圳為什么不應該在這方面有所作為?咨詢培訓師們一根筷子易折,一把筷子難斷。
好,接下來的問題是誰去組織和召集?機構?zf?行業協會?彼此自動自發地合縱連橫?
大家都知道一個道理,一個中國人是條龍,三個中國人在一起是條蟲。自卑了點,但是確實有無數的事實說明,我們都或多或少有這樣的性格缺陷。問題是大家也都知道一個不爭的事實,那就是無論你怎么成功,這世界上一定會有比你更成功的人;無論你怎么不幸,這世界上也有比你更不幸的人。所以能放下一點自己的面子,讓合作者的思維進來,讓合作者的理念進來,讓合作者的客戶進來,讓實戰派的智慧和經驗進來,那才是咨詢培訓界的福音,才是企業的福音。畢竟同一個客戶也有不同的需求,何況還普遍存在“外地和尚好念經”的客戶內需呢。
說心理話,作為一名講師,我也很期待和盼望這樣的抱團協作的思維和行為模式。咱中國人啦,是人是鬼都想當老大,都想當老板,可以理解的。但是大家內心都希望自己能強大起來,就是過不了自己心頭這道自尊心的坎。說白了,自尊過了頭也就成了自卑吧?
好彩,最近在深圳的一批實戰派本土專家、咨詢師和講師們開始意識到抱團的重要性了。而且在深圳也有了蠻有號召力的機構也愿意出面組織支持這樣的智業實戰聯盟。
我們是想好了再干?還是干了再想?還是邊想邊干?反正市場不會停在哪傻等的,機會只會留給有準備的人。“質量就是生命,效益就是金錢”的深圳速度其實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實干出來的。
如果你是一位實戰派的咨詢師、培訓師,你會怎樣對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