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關羽帶著兩位嫂嫂過五關斬六將,終于沖出重圍,最后找到了張飛。關羽滿懷驚喜,哪知張飛認為關羽投曹操是因為他意志薄弱,禁不起誘惑,認定關羽不講義氣,內心已經變化,所以執意要殺了關羽。關羽連番解釋自己是迫不得已,甘、糜二夫人也替關羽作證,說他是不得已而為之,孫乾也在一旁幫腔,奈何張飛就是聽不進去,堅持要取關羽性命。
張飛對關羽投奔曹營作出了性格歸因方面的解釋,認為是關羽失了義氣;而關羽苦苦解釋自己是迫不得已,是做了情景歸因。顯然,張飛對關羽行為的解釋犯了基本歸因錯誤。關羽苦苦解釋,兩位嫂嫂、孫乾也在一旁幫腔,張飛卻仍然聽不進去,這就是信念固著在起作用。張飛內心的判斷已經形成,任憑別人怎么勸說,都不能改變他最初的判斷。在信念固著的前提下,那些模棱兩可的信息大多會被理解為與固著的信念相一致。這就是為什么遠處有曹軍到來時,張飛更加堅信自己的判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