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企業(yè),了解你的酒民嗎?
認識酒文化的現(xiàn)實意義
白酒,一種特殊的商品,蘊涵著物質消費與精神文化消費雙重意義,具有很強的民族選擇性和文化依賴性,拋開其物質層面上的結構,酒更是一種社會文化發(fā)展的產物,是人類情感的雙向放大器。
白酒企業(yè),是白酒產品的生產者,更應當是酒文化的制造與傳播者,所謂酒文化,是以酒為載體或與酒相關的各種文化現(xiàn)象的總和,中華泱泱五千年的悠久飲食文化中當然包含著豐富的酒文化,主要體現(xiàn)在:營養(yǎng)健康的飲食科學,色、香、味角度的飲食藝術,風俗禮儀角度的飲食哲學,追求個性角度的飲食文明,酒消費中涉及的全部思維、行為、情感、語言、文學、科學、技術及藝術創(chuàng)作等內容。
在現(xiàn)實的市場上,真正傳播酒文化的品牌并不多見,此外,對酒文化的理解也千差萬別,有的企業(yè)以為“李白斗酒詩百篇”才算酒文化,其實,按年代粗略地劃分,可分為古代酒文化與現(xiàn)代酒文化,白酒企業(yè)有時只關注“古代的小酒郎”,卻忽略的現(xiàn)代的“白酒先生、小姐們”,小糊涂仙不僅表現(xiàn)出十足的現(xiàn)代感,而且洋味十足,還有勁酒的一句甜甜的“勁酒隨好,可不要貪杯呦!”,充分展示出現(xiàn)代酒文化出的魅力!還有“好日子離不開它的”——金六福,“讓人想家”的孔府系列酒,都是成功演繹現(xiàn)代酒文化的典范之作,我們生活在現(xiàn)代的社會里,當然對身邊的文化、時尚、觀念、潮流倍感親切,誰還會珍惜那“李白斗酒詩百篇”的豪情及“惟有杜康的——曹孟德”,現(xiàn)代的文化人寫字用電腦了,更喜歡可樂、雪碧、鵲巢,至于白酒的酒民正在不斷地被啤酒、紅酒、黃酒、洋酒大幅分流出去,所剩真正喝白酒的人,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酒人兒”,位于整個酒民金字塔構成的兩端——真正的貴族、富豪階層與大面積平民部落!
關注白酒酒民的消費動態(tài)
椐有關白酒市場研究表明,我國目前大多數(shù)酒民的飲酒量呈逐年下降的趨勢,飲量基本穩(wěn)定在二兩左右波動,約占66.5%,因此,透露出未來白酒包裝的發(fā)展態(tài)勢——小包裝酒將引領潮流。
對于飲酒習慣,由于工作原因,大約93.9%的酒民喜歡在晚餐用酒,因此晚間消費是白酒消費的主要時間段;白酒的消費結構與酒民收入有直接關系,通常是高收入者消費高檔酒,低收入者消費低檔酒;酒民的品牌消費意識日益增強,數(shù)據表明,35歲以上的酒民,隨著年齡的加大,品牌意識明顯增強,其中,67%的酒民表示有自己最喜歡的白酒品牌,33%的酒民表示還沒有自己獨愛的白酒品牌,隨著被調查者年齡的提高,鐘愛某一白酒品牌的人數(shù)在逐步增加;現(xiàn)在的白酒市場上,唱主角的通常是40度以下的產品,占65%以上,都市中青年人大都喜愛38度以下的白酒產品;調查中,質量穩(wěn)定的知名品牌受人喜歡的比例加大,導致消費者喜歡產品的主要原因是企業(yè)良好的形象與品牌個性,此外,企業(yè)營銷策略的相對適應性也致關重要;酒民飲酒習慣特點:地方性較強,尊崇名牌消費與時髦消費;白酒的分化趨勢:一為高檔名酒,逐漸由禮品市場向餐桌消費,二為大眾型名酒,其中,有52.6%的酒民是20元以下白酒市場的消費主體。
聚焦白酒酒民的心理動態(tài)
這里主要探討真正酒民的心理特征與飲酒心理,所謂的“真正酒民”指長期以飲用白酒為飲用酒的消費者,即所謂的“酒人兒”,飲酒必有白酒的人,經常喝酒,愛酒如命的人群。
主要研究問題為:什麼人能經常出入中、高檔酒店、賓館?他們喝酒的不同形式有哪些?這些人有那些共同心理特征及個性特征?
酒民當中,隨經常喝酒,但沒有形成習慣的(成癮),以中青年人士居多,約占65%以上,嗜酒如命,喝酒成癮的酒民,以中老年居多,約占28%以上,僅在特定場合喝酒的,以知識分子居多,包括其他類型的狀況,僅占7%左右,但總體而言,能喝“烈性”(高度酒)的人群在逐漸減少。
經常出入中高檔酒店的人,按其工作屬性劃分,分為公司老板、個體業(yè)主、官員、高級辦事員、高級管理人員、高級雇員、準大款型的人物,這樣的人不多,卻是高檔酒消費的主體,雖然消耗量不大,但所占銷售額也很高,這樣的人在每個城市總人口中也不超過6%。
喝酒的幾種主要狀況有:A、工作、商務應酬型,占60%以上,可見,多數(shù)的酒是在應酬中喝掉了;B、情感交流型,占10%左右,真正的友情不在于酒呀!可見為友情干杯的群體并不很多;C、純娛樂性消費型,所謂的“灰色消費群”,占20%左右,可見,娛樂場所仍是白酒消費的主要場所之一;D、其他另類型,包含各種突發(fā)情況在內(情感大喜大悲等),約占10%左右。
可見,應酬酒是目前白酒消費的主體之一,商場上,彼此為了利益、關系、合作等因素,以喝酒的形式進行著商務交流,把酒桌賦予了新的“戰(zhàn)爭內涵”,酒桌上,通過“酒”這一載體,暫時掩蓋了喝酒的真正實質與原始動機,酒在這里扮演了一種情感催化劑和麻醉劑的角色。
這些酒民的共性,有一點經濟實力,事業(yè)小有成就,是所謂社會上“有頭有臉”的人物,至少也是“混的不錯”的精明人,象老板身邊的“紅人”,小有權力的“實權派”,都在社會上,至少在某一區(qū)域里,有一定的“影響力”,年齡多在30——55歲之間,年富力強,是社會的中堅力量,從某種意義上講,屬于社會上比較進步的成功人士。
這些人的心理素描,最為突出的就是虛榮心強烈,上進心與虛榮心成正比,也許這就是人的本性吧!其次,他們屬于“愛出風頭”、“愛顯山露水”的一族;他們精明,擅長投機所好,見風使舵,通常左右逢源;其實骨子里很自私,但有時也能“一擲千金”;喜歡被贊揚、夸獎,反對批評言語;上進心和妒忌心強,有不服輸?shù)奶煨裕幌矚g接受“成功人士”的定位褒獎.
其實,只有準確把握目標消費群的心理特征,抓住消費者的心就不是難事了,就象算命先生為什麼有時懵得也準呢?也能讓人相信呢?因為他把人研究透了,人的命運有很多相似性,有時會是雷同的!因此,只要將人群的命運分成幾個大類,也就抓住了某一類人群的共性之處,這樣,將共性說出來,有的人就會感覺碰到了“神仙”,其實,有時是“懵的”,但不是“瞎懵”也要經過觀察、研究、試探等過程,做市場,也是一樣,只有真正了解你的目標人群,了解他的思想,特點,個性,才能“投其所好”,抓住消費者的心,才實現(xiàn)了品牌的真正意義,才能實現(xiàn)品牌的預期價值,市場唯一不變的規(guī)律,就是時刻在變,有時不是地域上和時間上的改變,而是消費者的心在變,消費者的觀念、習慣、個性會隨著環(huán)境、社會的改變而不斷改變的!誰能準確畫出消費者內心的運動軌跡,誰就能準確把握市場的運作規(guī)律,當然,他就會成為真正的市場勝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