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韜
1、虛報居住地。一些生活在二三線城市的老師為了虛榮,在向外界介紹自己的居住地時,往往說成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廣州等發達地區的老師。這點可把其手機號放在“google”搜一下即可找到號碼所在地。
2、一人能講幾十門課程。這樣的老師基本都講不好,即無深度又無廣度,而且大多為他人代勞制作的課程,少有自己的心得體會。一般這樣的老師課時較短,一般半天或一天居多,因為“無話可說”。一般來說一門課能連講六天以上的講師才有一定的平。
3、互動過度。互動在企業培訓中必不可少,可以活躍氣氛,增加情趣,提高授課質量。但是互動過多則是偷工減料,投機取巧的把戲。互動太多了,老師可以處在半休息狀態,讓學員說與做,時間很快就會過去,到頭來學到東西甚少,而學員卻難以察覺,受訓企業也認為效果不錯,自欺欺人。其實,企業培訓真正的目的是學,而不是玩。企業花了大價錢,沒學到真功夫,換來的是一場又一場“歡樂總動員”。
4、課題鉆空子。一些講師的課題往往喜歡用“****與*****”或“基于**的***”的形式。這也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一般來說,一位講師往往能講一個課題,但是為了擴大授課范圍和授課機會,往往以其本課為中心向其它領域擴展,比如人力資源的可擴到營銷,推銷的擴到品牌。其實這樣課題讓人不難發現是兩個題,又是在一天來講,你想能講好嗎?
5、喜歡為自己貼金。一些講師在授課中時常把名企、名案、名人說成與自已有關,把發生在別人身上的光彩事情或經歷移花接木到自己身上。讓學員產生敬意,這位老師真了不起。有些段子已經被培訓界的老師又爛了。
6、錯案當正理講。一些講師出于應合學員的動機,常把錯事當正確來講,這點很誤導也誤人子弟,只為眼前的利益。
7、獨創**學說/大法/模式。一般的講師深度不夠,絕對不能稱得上專家學者,更難提為一流專家學者,想在學術上發明某個學說,可以被永久寫入教課書中的理論,并非易事。但現實中,標榜首創獨創**學說/大法/模式的現象滿天飛。這點認別也簡單,查看他在一線報刊上發表過幾篇文章即可,有時還是需要真正的專業人士把關為好,企業客戶和學員一般無知。出書不算數,因為能用錢解決的事就有問題。
7+1、出書立傳。國內的出版界混濁得像其它行業一樣,是市場經濟學成熟的表現。表現在培訓講師出書主面也是。靠出版幾本書為自己臉上貼金的老師很多,但真正有價值的書少之又少。本人常常收到各大小出版社和書商的電話或電郵,請求出書,而且相當一部分可以在現成書稿上署名即可,當然得花銀子了。我已有盡十年不怎么買書了,特別是管理類的書,因為文化垃圾太多。早就立志只寫文章不出書了,也算是對不滿現實的一種無情對抗吧。
7+2、硬漢講師。一些培訓講師總是習慣于表述自己授課量極多,每年200多天的課時,甚至海口為一年光給航空公司的機票錢就有二十多萬。你信嗎?講師全國各地跑是不假,但是從甲地到乙地一般得占用一天時間,按“2+1”方式,即2天上課1天在路上計算,全年就得300天,馬不停蹄一年不回家。還有一年中幾個企業必休的法定大假期:30多天,有時企業還常靈活調整周六日集中放假,天數會更多,不能上課。360天幾乎都被占滿了。 能有如此體力的老師真是鐵漢硬漢,講師既拼腦力又拼體力,是投入身心較大的職業,但有如此強大體能的講師是不存在的,除非他們不是人,是鐵人,我一直懷疑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再說了,這樣的連續作戰哪里有時間學習進步?課程質量何以保證?
待續。。。
高韜———————————————————————————————————
* 國際品牌協會評審
* 福布斯中國研究院研究員
* 價值中國最具影響力百強專家
* 中國管理創新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 清華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山東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特邀教授
* 想分享他十五余年及未來智慧嗎?盡在“品牌之上”“創新之上”“服務之上”課程
—————————————————————————————————————
聯絡高韜老師:13503116250
qq: 239-639-1349
微信:igaotao
高韜百科—————————————————————————————————
高韜,是形容詞,喻意高超的韜略,更是人名。當“高韜”與“品牌”結合,即發生奇妙的化學反應,滋生非凡的課程《品牌之上》。品牌帝、創新控、愛學習、擅家務、重品味,游走于課堂與廚房之間,你身邊靠譜的品牌、創新和服務“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