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刊登于《現代家具》)
新視角企業管理研究中心理事長 張 屹
問 題 引 出
看了下面的例子,你會很容易理解“品質設計”的含義:
這是幾張餐臺的面:
A餐臺,四邊是木框,中間是玻璃,在實際生產中,切割一塊大小合適的玻璃十分困難,一不小心就造成了木框與玻璃的誤差,不是大了就是小了,品質難以把握。B餐臺兩邊是木邊,中間是玻璃,只在寬度方向上對玻璃尺寸有嚴格要求,在長度方向上的要求相對寬松,品質問題的出現就少了一半的機會。
C餐臺面僅僅是一塊玻璃而已,沒有了四周的尺寸約束,大大放寬了對玻璃尺寸精確要求的程度,公差配合的問題也就不存在了。
結 論
造成品質問題的最根本原因,常常在設計上,這就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品質不是檢驗出來的,不是生產出來的,而是設計出來的。
根源剖析
好的品質設計可以減少品質問題出現的概率,方便于生產,減少相應的管理與品質控制成本。
出現品質設計不合理問題的根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 缺少對“品質設計”的足夠認識。
② 設計人員素質的有限,在設計思想上,沒有品質意識。
③ 認為品質是品質部門的事,出了品質問題是他們的問題,與設計部門無關。
④ 我怎么設計你就要怎么做,做不好與我無關。
⑤ 我打樣都打得那么好,那么合乎標準,你們有什么理由指責我。
⑥ 不懂得“批量生產”與“打樣”之間的不同。
⑦ 對“人為造成工作難度”是設計部門的失誤的問題認識不清。
⑧ 統籌管理的失誤。
處理的基本原則
原則一 :
進行品質宣傳,使大家知道,品質好壞是所有部門、所有人員的事。
原則二 :
加強“品質設計”理念的宣傳,尤其做到使設計人員懂得這一道理。
原則三:
進行“品質設計”技術與技巧的培訓,增強有關人員的專業素質。
原則四:
建立監督機制,對于有問題的設計及時防犯與糾正。
原則五:
建立信息反饋體系,對于各車間、各部門所發現的問題及時上報給設計部門。
要點解讀
(1)“品質設計”觀點的產生
“品質設計”管理思想認為,進行品質管理,應該從產品的設計之初開始,在產品的生產之前,將一切可能出現的品質問題都給予充分地考慮,它將產品生產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品質問題給予了最大限度地預防。
這一思想認為,完美和理想化的品質管理,是在產品設計中就將品質問題進行了全面杜絕,而給生產過程留有了寬松的加工與操作空間,甚至可以設想:讓新上崗的工人閉著眼睛操作都不會出現品質問題。對生產工人的苛苛要求其實際上常常不會十分有效,問題的發生是難以避免的。這并非是操作者細心與否的問題,也不是靠罰款可以解決問題的,這種失誤是必然會發生的。
(2)“品質設計”的作用
① 通過品質設計,可以有效地預防品質問題。
② 通過品質設計可以減少品質事故的發生。
③ 品質設計可以降低用于品質管理方面的費用,從而降低產品成本。
④ 品質設計可以通過少數人的事先努力,解決多數人工作中的難題。
⑤ 品質設計是改善產品質量所必需要重要工作之一。
⑥ 品質設計為從根本上提高產品品質提供了可能。
(3)“品質設計”的要點
①“品質設計”要與產品的檔次相一致
產品的檔次與產品的品質有一定的關系,因此品質設計必須與產品的檔次相一致,尤其是高檔次的產品,必須有強有力的品質基礎作為保障,如果品質出現問題,將會嚴重影響產品的聲譽。
②“品質設計”要與現實工藝水平相一致
工藝水平的高低,決定著產品的品質,“品質設計”就是力求使用現有的工藝而達到品質的盡可能完美,脫離現實工藝水平而講品質設計只能是紙上談兵。
③“品質設計”要與設備相結合
產品是由設備加工出來的,設備的性能,加工精度,決定了產品的精度,品質設計就是根據所使用的設備情況,揚長避短,以達到使用現有設備而生產出高質量產品的目地。
④“品質設計”應考慮工人的熟練程度
指望通過完美的品質設計讓工人“閉著眼睛操作”都不會出錯,那當然是過于理想化和不可能實現的,所以工人熟練程度常常影響品質設計的結果。
⑤“品質設計”應考慮現有材料
材料不同對品質的影響也就不同,選用不同的材料要有不同的品質設計方案,千篇一律是不行的。
⑥“品質設計”應考慮加工難度
“品質設計”是通過減少加工環節,降低加工難度的辦法而減少品質問題的,因此,對于加工難度不同的產品其品質設計要求也不同。工序多難度大的,要在“品質設計”的時候特別引起注意。
(4)“品質設計”的具體要求
① 可彌補性
通過“品質設計”的產品要具有可彌補性,所謂的“可彌補性”,是指產品的零部件之間或工藝上,可以通過互相的彌補來把品質問題降到最少。
② 可替代性
在某個工序或某一零部件出現問題后,可以降級用到其它部件。
③ 寬放性
即對作業者、設備、材料、場所等的最大程度的容忍。
④ 繼承性
“品質設計”在所配套生產的產品或同類產品中不斷得以發揚和延續,并逐步完善。
(5)“品質設計”的具體內容
① 工藝流程設計
② 技術設計
③ 結構設計
④ 用料設計
⑤ 加工精度設計
⑥ 程序設計
⑦ 包裝設計
決策方案
(1)立項決策:
把“品質設計”列為專項進行管理,并統一集中和調動工藝部門、品質部門、生產部門的力量打攻堅戰。
(2)技術決策
擺出生產過程中可能遇到的主要技術問題,通過分析討論,找到克服的辦法,在設計之初,就給予回避、杜絕或解決。
(3)管理決策
對“品質設計”的管理,要設專人負責,不能放任自流,隨個人意愿而處之,要形成制度、目標明確。
(4)培訓決策
“品質設計”是一門科學,需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因此,對相關人員的培訓就顯得十分必要,要制定明確的培訓計劃,并且使培訓工作形成制度。
(5)評審決策
對于新開發產品,除了進行常見的普通評審之外,還要進行“品質設計”評審,看看該設計是否適合于大批量生產,是否會在生產中問題百出,是否適合目前的企業實際和設備、工藝及技術實際。
(6)獎勵決策
要充分肯定有功人員的工作成績,要對在“品質設計”方面成績突出的人員進行獎勵。
案例分析
某家具廠生產了一種新式樣家具,該家具十分暢銷,生產量也很大,但在生產過程中經常出現這樣的品質事故:
抽屜A和抽屜B的面板經常搞亂,有時產品要出貨時才發現,抽屜A的面板少了幾百塊,而抽屜B的面板卻多了幾百塊,問題在哪里呢?
原來,抽屜A和抽屜B的面板大小實際上是一樣的,只是抽屜A的面板比抽屜B的面板厚了2個毫米。這微小的差別有時不易被發現,所以在安裝時或加工時經常搞錯,出現品質問題。
企業立即組織品質部門、工藝部門的人員進行分析討論,研究在該產品中,抽屜A與抽屜B的面板到底有沒有必要存在這樣的厚度區別。
原來,厚的抽屜面板是設計的需要,因為面板有雕花,而薄的抽屜面板的設計初衷僅僅是為了節省材料。
通過分析,大家一致認為,薄的面板不但沒有真正達到節省材料的目地,反面給生產帶來不便,造成品質問題,實不可取。于是,決定統一改為厚面板規格。
改正以后,使兩種面板可以統一開料加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往的統計問題、搞錯面板問題,便再也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