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八大技法臨床應用
《黃帝內經》里說:“經絡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常用手法有:推、拿、按、摩、揉、捏、彈、撥、點、搖、滾、拍、擊。
推拿按摩的八種方法 1、溫:使用擺動、摩擦、擠壓等手法,用較緩慢而柔和的節律性操作在固定穴位或部位上使能量深入分肉或臟腑組織,以達到溫熱祛寒的目的,適用于虛寒癥。
2、補:運用推法、摩法、揉法等重點在腹部的中脘、天樞、氣海、關元穴上,再用按法、摩法、推法、點法作用于背部膀胱經和華佗夾脊穴上,以補氣血津液之不足,臟腑機能之衰弱,重點補脾胃和腰腎。
3、通:運用推、拿、搓、等法作用于四肢疏通經絡,拿肩井通氣機,行氣血,點按背部腧穴通暢臟腑氣血,以達到祛除病邪壅滯的作用。
4、瀉:運用按揉法、推法、彈撥法等作用于腹部,一般用于下焦實證。由于結滯實熱引起的下腹脹滿或脹痛,食積火盛,二便不通等皆可用本法,本法之長在于無藥物之俊猛,且無毒副作用。
5、汗:用先輕后重的手法加強刺激,步步深入,使全身汗出,使病邪從表解,達到祛風散寒的目的,適用于風熱外感和風寒外感。
6、和:運用滾、按、揉、搓、等手法作用于四肢和背部,達到氣血調和,表里疏通,陰陽平衡的目的,恢復人體正常的生理狀態,主要用于病在半表半里不宜汗不宜吐,不宜下的情況,可調脈氣,和經血,氣血不和經絡不暢引起的肝胃氣痛,月經不調,脾胃不和,周身脹痛等癥。
7、散:主要作用是“摩而散之,消而化之”使結聚疏通,不論有形或無形的積滯都可以使用,對臟腑之結聚、氣血之瘀滯、痰食之積滯應用散法可使氣血疏通、結聚消散。
8、清:運用剛中有柔的手法在所取穴位、部位上進行操作,達到清熱除煩目的。
要訣1、持久
單一的手法能夠持續操作一段時間而不間斷、不乏力。
要訣2:有力
有力量,不是蠻力和暴力,而是一種含有技巧的力量。按摩推拿最難掌握就是力度,力度的大小因人而異,因為不同的人對力度反應效果也不一樣。
要訣3:均勻
手法操作的節律性、速率和壓力能保持均勻一致,不能忽快忽慢或忽輕忽重。這是和患者本身的感覺有關系的,持續、勻速、規律的手法可以讓患者身體產生適應,突然的節奏、速度、力度的變化都會給患者造成不適,導致出現副作用。
要訣4:柔和
手法輕而不浮、重而不滯、剛中有柔、柔中有剛。 這就是我幾十年工作的經驗了,一般推拿按摩的入門者手法都比較僵硬,更別談柔和了,動作形似而神不似。只有幾十年工齡的老師傅才能在臨床進行行云流水般的柔和手法。
要訣5:深透
當手法達到了持久、有力、均勻、柔和這四項要求以后,就具備了滲透力,這種滲透力可透皮入內,深達內臟及組織深層。一個詞語可以非常形象的描述這種狀態——入木三分,推拿也一樣也講究這個深厚的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