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摘要:1999年當時的衛生部推行中醫師持證上崗制度,制作并頒發《中醫師資格證書》和中醫師考核制度,距今已有24年了。此證一經推出,就把一大波未拿到證書或考核不及格的“赤腳醫生”、“民間醫師”,打成非法行醫。不允許這些無證之人給群眾看病,不允許宣傳療效等等。
前兩年,又推出了《中醫(專長)醫師資格證》,叫一些確有醫技的民間中醫去考證,當然也設定了條件,導致普通的民間中醫根本就辦不到。即使要辦理,花費也不少。當前市場價約要3—10萬元左右,平均8萬元一本證書。
其實很多民間中醫都處在溫飽現狀,哪里有余錢辦理該證書。考這本證書要三個條件缺一不可,1、自身技術。2、較多錢財。3、醫院有人。
那么《中醫師資格證》到底是什么東西呢,對從事中醫行業的人來說,是否一定要辦理不可?今天就此發表一下個人看法,比喻如下:
中醫教育、中醫技術、證書、病癥這四項 我用比喻來說明,請看以下名詞類比:
游泳技能=中醫藥術。泳池池塘=學院教育。游泳員證=中醫師證。江河湖海=各種疾病。
中醫( 岐黃之術)在我國傳承幾千年,歷經各朝各代的名醫大家打造,已成為一門理論與實踐融合,能保障百姓身心健康的學科。多數都以父傳子或師授徒的方式,并經過優勝劣汰的市場考驗才流傳至今的實用治療方技。
將從事中醫行業的人比做會游泳的人來看,人家生長在江河湖海邊,從小就在父親或長輩的教導下已學會了游泳,也能輕松應對河浪海波、礁灘暗涌。但有關權力機構在某日卻突然宣布:“河里水域變幻莫測,為了游泳者自身安全,必須花錢辦理《游泳員》證書,才能下河去游泳或教人游泳。《游泳員》證書按江河湖海(蒙、藏、回、苗醫)來分別考核發證。類別中注明:江游、海游、河游、湖游等。并且告誡群眾,為了你們安全,只要這個人沒有《游泳員證書》,你們不要去找他教你游泳,管他的游泳技術有多高超;如果你們發現他自己下河游泳的話,要向我們舉報,我們會發給你適當地獎勵。
另外把還需要學游泳的人,全部集中到游泳室里去學習游泳,教導游泳動作、名詞術語,有點基礎后發放證書。 哪知道這些在泳池里學了幾招狗扒式動作的人,去到江河里游泳時就懵逼了,不敢下水,發覺自己在泳池里學的理論和動作,對付不了江河的浪灘波涌。此時如沒有其他泳者的 對其再次教導的話,根本就不敢下河去游了,因為自己知道強撐,會有溺死的可能。
這也就是很多人,告誡時說的:“如果自己沒有醫學根源或者師承的話,不建議學習中醫的根本原因。”因為僅靠院校所教的游泳技能(中醫藥術),應付不了河海里的波濤洶涌(各種疾病),故很難出頭。
《中醫師資格證》說到底僅是證明你學過而已,并不能證明醫術上就能獨擋一面。
我們的國情不同,中醫不像西醫必須得去校院學習后才能掌握技術,后組團取暖。中醫自己有根、有傳承,掌握醫技后,自己可以單打獨斗,應付自如。有無資格證亦可。前提是:你一定要具備應付在江河湖海中暢游的本事。
在眾多的中醫行業人看來:“一位高明的中醫師,本身就是一座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