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學的內涵和作用
名言: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語出自朱熹的《朱子語類》卷九十三
歷史睡了,時間醒著;
世界睡了,思想醒著。
天有三寶,日月星。國有三寶,儒釋道。
內用黃老(平衡),外用儒術(進取)。
不學儒,不能涉世。(遵循人倫大道)
不學道,不能忘世。(清靜無為)
不學佛,不能出世。(跳出生死輪回)
《莊子?天下》評說:
《詩》以道志;
《書》以道事;
《禮》以道行;
《易》以道陰陽;
《春秋》以道名分。
二、“國學”熱的原因
國學遭遇百年劫難。太平天國時期、五四時期、解放初期、“文革”時期。
亞洲四小龍的經濟騰飛。日本企業家澀澤榮一認為自己成功的經驗就是《論語加算盤》。
港臺新儒家幾十年的執著傳播。對大陸學術界的反哺,牟宗三、徐復觀、杜維明、成中英。
海外華人的積極推動。如祭伏羲、祭黃帝、祭大禹、祭孔子等。
90年代國際形勢的巨變。蘇聯解體,東歐巨變。
社會矛盾加劇。經濟發展與道德滑坡、誠信缺失、個人靈與肉的矛盾沖突。以德治國、以人為本
《百家講壇》的推動。學界與媒體聯手,閻崇年講清帝,劉心武講紅樓,易中天講三國,王立群講史記。
三、國學的管理智慧
1. 天時,地利,人和,。——和合精神,思維智慧
2、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入世精神,人生智慧
3、變則通,通則久 ——變通精神,變法智慧
4、剛柔相濟,德刑并用 ——德法精神,治世智慧
5、民為邦本,本固邦寧 ——仁愛精神,民本智慧
6、德才兼備,知人善任 ——德治精神,用人智慧
7、賞罰分明,寬嚴有度 ——法制精神,激勵智慧
8、君臣有節,上下同欲 ——忠誠精神,行政智慧
9、道不同,不相謀 ——友誼精神,交往智慧
10、崇儉拙奢,勤儉建國 ——廉政精神,治國智慧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