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和馬克思先生來了一場跨世紀的交談,不一般吶不一般!
● 小編請教馬克思 ●
『 見到偉人的激動 』
小編:馬克思先生您好,您作為一代哲學巨人,今天能夠與您溝通,實乃三生有幸
馬克思:客氣啥,我也非常希望能夠幫到你們,你們都是共產主義接班人吶
小編:真沒想到您這么平易近人,真是讓俺受寵若驚,我可以稱呼您“馬先生”嗎?
馬克思:沒問題,你樂意叫啥就叫啥
小編:好的,真是非常感謝您,馬先生,有些問題想請教您一下
馬克思:好,盡管說
『 客觀規律性&主觀能動性 』
小編:有網友問數字生命密碼到底科不科學,請問您能否幫忙解答一下?
馬克思:嗯,是這樣的哈,我們身處物質世界,那物質世界就具備客觀規律性和主觀能動性,而這個學科,作為一門統計學來說,它可以體現物質世界的客觀規律性。而這種客觀規律一方面具有客觀性——不隨著人類的意志改變或轉移,那另一方面也具有普遍性——幾乎適用于目前地球上的每一個人。
小編:剛才您提到說,不隨人類意志改變或轉移,意思是說每個人的命運是無法隨自己的意志進行改變的嗎?
馬克思:NO,NO,NO,不是這個意思。我是指這門學科本身具有客觀性,學科本身所闡述的內容,是關于人的本質和現象,這個內容是客觀實際的,而這種闡述內容是不會隨人類意志進行更改的。
比如這個學科提到1號人天性中普遍有A缺點,那1號人不可能說我把A缺點改掉,然后從此所有的1號人就沒有A缺點了,這個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這是通過長期實踐統計總結出來的,這就是它的客觀規律性。
但是作為1號人的個體(某一個1號人),他是可以慢慢克服這個缺點,進而讓自己更完善,減少和弱化這個缺點對他自己的影響,讓他的人生更完滿,那這個就是物質世界的主觀能動性。主觀能動性也就告訴我們人類可以透過主觀意識看待一個規律,同時也可以發揮能動性運用某個客觀規律。那這個運用的方向就看自己往哪個方向了,可正可負。
比如重力是我們地球上的自然規律,主觀意識上我們都能感受得到,如果發揮能動性的話,我們可以利用重力跳傘,也可以利用重力跳樓,那就是個人方向的選擇了。
『 本質&現象 』
小編:哦,這下子完全明白了,剛才您又提到說這個學科闡述了關于人的本質和現象,這個能請您詳細解釋一下嗎?
馬克思:嗯,可以的,本質和現象是物質的兩個方面,包括人在內。那現象是多變易逝的,本質則是相對穩定的。
比如甲先生本質上是個和藹的人,身邊人都覺得他脾氣很好,某天他和一個客戶第一次約了吃飯談合作,過程中服務生不小心摔倒以后把餐盤倒在了他新買的西服上,這套西服8000多,花了他大半個月薪水,于是他不由得大發雷霆,服務生也因此被扣了一個月獎金還原價賠償了這位先生的西服。這個現象很可能就導致在服務生眼里甲先生并不和藹,而且一起吃飯的那個客戶可能也會覺得甲先生脾氣挺大,即使大家都理解他的情緒。這就是我們看到的現象,它是具有偶然性的。
與此同時,雖然這次發了很大的脾氣,但甲先生的本質不可能一下子就變得不和藹。本質是相對穩定的,這個就是本質和現象的區別。
而這個學科中提到最多的其實就是X號人的本質以及表現出來的樣子,這樣的解讀一個人就很容易讓我們了解一個人真實的內在。甚至很多人都不太了解真實的自己,就算到了不惑之年,也有很多人不一定真正認識真實的自己,這個學科的價值其實就體現在這兩個方面:一個方面可以讀懂自己——挖掘并發揮自己的天賦,另一個方面可以讀懂別人——達成和諧的人際關系。
『 科學的“認識” 』
小編:您解釋得真的是太到位了,其實我們大多數人了解人的本性或者是讀懂人,都是通過生活經驗一點一點積累的,但后來發現好多經驗又不太管用,這方面您能給我們一些建議嗎?
馬克思:嗯,我們一開始都是在現實世界中不斷摸索,這也是自古以來人類本能的認識事物的方式,其實所有的“認識”都是從實踐中來的,同時“認識”也是為了更好地實踐。數字生命密碼這門學科因為來自于實踐的認識,所以它才能更好地指導人們實踐。
“認識”的過程呢,是從感性開始的,然后再到理性層面,最后再來指導實踐。
我們認識人的過程也是如此,外在形象和舉止會給我們第一印象,也就是對其感性的認識,接下來通過交談、相處等會對其有個更全面、更深層的了解,然后經過我們自己思維處理會形成第二印象,這個第二印象也就是理性的認識了,而這種理性的認識又會指導我們如何和這個人更合適地相處,這就是通過“認識”指導實踐了。
所以想要了解人,除了通過實踐自己積累經驗,我們也可以借助像“數字生命密碼”這樣的心理學來提升和強化我們對各類型人的理性認識,然后指導大家更好地參與社會實踐——與周邊人達成和諧的關系。當然,也可以把這些知識內化,和自己的內在達成一個和諧的溝通。
『 理論&實踐 』
小編:您的回答真的能啟發我們很多,也打擾了您這么久,如果可以的話,還想請教您最后一個問題
馬克思:可以的,你說吧
小編:可能會冒犯到您,也許您真的無法想象,21世紀社會信息大爆炸,新奇的東西也非常多,也有很多東西想去學習,可是有些東西科學不科學,我們也不知道。您有什么好的建議嗎?
馬克思:what,信息大爆炸?那敢情不錯,我們那個時代求之不得呀。不過,按照我的唯物辯證法來看,應該確實也會帶來像你這樣的困擾。好吧,讓我想想……
嗯……雖然我沒有經歷你們這樣的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但是按照我的觀點來看,要想檢驗一個理論是否科學,唯有一條檢驗途徑最為可靠——實踐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把學來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實踐出來的結果自然就會給到你想要的答案。我記得你們的鄧爺爺(同志)和胡大大(胡耀邦同志)當年專門主持了一個關于真理的大討論,說的就是這個理兒。
『 厚&博 』
小編:嗯,我覺得也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真的非常感謝您,與您交談真的是受益匪淺,請問以后如果有問題還可以請教您嗎?
馬克思:可以呀,我非常樂意幫你們解答,我相信我的理論既然能指導出一個美好的“新中國”,也一定會指導你們擁有美好人生,只要你們到實踐中去。
小編:嗯,我一定努力“傳道、受業、解惑”,今天太感謝您了,我感動又激動,都要“內牛滿面”啦……
馬克思:哈哈,你這孩子,好好奮斗吧年輕人,看你這么有志氣,既然想好好幫別人,不能局限于一門學科,送你句話——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這句話,是你們的一個大詩人“蘇東坡”送給他朋友的,我覺得很有見地,送給你,也希望你能幫到更多人。
小編:哎呀,不瞞您說,我們的文化品牌“厚博文化”就是取材于這句話,沒想到您也這么推崇這句話,好激動……
馬克思:是嗎?年輕人不錯哦,好好奮斗吧,今天是你們的!!!
小編(早已激動地說不出話來了……)
—— END ——
小編寄語:文中馬克思先生的語言雖為虛構,但其中的理論概念全部來源于真實的馬克思主義原理,發此文也愿與諸君共同探討,同時非常感謝馬克思主義原理對小編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