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祥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藍天祥、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騰訊創始人馬化騰、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9月17日,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正式開幕,大佬們齊聚上海,“論道”人工智能。
藍天祥:上海的服務和人才是未來最大先機
藍天祥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藍天祥在上午的高峰論壇中第一個發表演講。他認為,未來制造業不僅僅是制造業,而是制造業和服務業完美結合,制造背后的服務和體驗,未來的制造業都是服務業,因為流水線上的大部分的工人將會被機器取代,而人類的部分,體驗的部分不可能被取代。
上海服務業占的比重超過了70%,有的城區超過了90%,上海的服務業水平,上海的人才素質,這是在上海,在未來占據的最大的先機。
藍天祥認為,未來制造業依靠的是數據和服務業,服務業發展好的地方,新制造才會發展起來。未來是引進資金和知識人才,十到十五年傳統制造業面臨的痛苦將會遠遠超過今天的想象,不會用智能技術的企業,將進入失敗領域。
提到新金融,藍天祥認為,金融的核心能力是對風險的控制。數據時代,金融風控不是給銀行穿上防彈衣,是用數據技術預判風險。IT時代是讓20%人受益,而數據時代、AI時代的數據技術是讓80%人受益。今天很多P2P公司是披著互聯網金融的外衣做非法金融服務。真正的互聯網金融是依靠數據技術,靠數據風險控制體系,靠數據積累信用體系。
馬化騰:未來整個人類朋友圈規模甚至達到千億
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高峰論壇上,馬云談新制造和新金融,騰訊的創始人馬化騰談社交。
馬化騰認為,人工智能技術是跨國界、跨學科科學探索工程,對任何企業、國家來說,不能拒絕人工智能奧林匹克,也不能閉門造車。
值得關注的是,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正在通向大社交時代,未來人與物、人與服務連接關鍵是在于人工智能。未來整個人類朋友圈規模將從幾十億擴大為幾百億甚至是幾千億。
不過在人工智能發展的同時,我們也要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包括未來人工智能是否可以做到可知、可控、可用、可靠。這是人類發展面臨的共同難題,需要尋找中國方案與世界智慧。
李彥宏:城市堵車,用人工智能和無人駕駛解決
在互聯網大佬中,百度創始人李彥宏這兩年是提及AI最多的一個人,公司戰略也圍繞人工智能、無人駕駛展開。
9月17日上午,李彥宏發表演講認為,一個真正的AI化的公司是三維一體。首先具備AI的思維,其次要擁有AI的能力,第三還要遵循AI方面的倫理。在AI時代,企業必須要更加關注軟件和硬件的結合,從中尋找新的創新機會。那些不夠AI化的企業無法適應新的時代,注定會被新一代的企業所取代。
提到無人駕駛汽車,李彥宏說,它既包括了激光雷達,要搭載各種各樣其他的傳感器,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等,也要用各種軟件加持,甚至需要在城市的基礎設施層面改造和配合之后才能實現。
像上海這樣的大城市,百度測算交通擁堵大概對GDP造成的損失在5%左右,而平均一個司機或者坐在車里的人一年可能有100個小時是處在交通擁堵的狀態中,30%的開車時間是在找停車位。而恰是找停車位這樣的最后一公里技術,無人駕駛技術基本上成熟了,可以替代。
雷軍:人工智能時代,遠超過大數據和移動互聯網時代
不僅僅是BAT巨頭,幾個月前剛剛IPO不久的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也出席2018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高峰論壇并演講。
在雷軍判斷,今天走到哪里,每一個會議都在討論人工智能。今天全球的最領先的公司都把人工智能列為公司核心戰略。人工智能時代遠遠超過大數據和移動互聯網時代。
互聯網時代,設備連接的數量是10億;移動互聯網時代,設備連接數達到50億;那人工智能時代,萬物互聯帶來連接設備的數量將激增至500億,達到超過以前的時代。
9月17日互聯網大佬,來的不僅僅是馬云、馬化騰、李彥宏和雷軍,網易創始人丁磊也“低調”出現在現場,對于在上海的布局,他透露說,幾個月前剛剛在上海徐匯區斥資近20億元買了一塊地,將建網易上海大樓。
為什么沒有在此次論壇上發言?丁磊對周到君說,時間太緊,確認晚了。關于人工智能,丁磊不忘現場向周到君推薦網易的APP“有道翻譯”,甚至讓周到君體驗一下,好好學英語。
9月17日上午互聯網大佬藍天祥: 人工智能的發展很大程度取決于工程師。它不取決于硬件或者軟件,而是背后的工程師和執行者,上海可以有效組織人才,這是制勝秘訣。人工智能也需要金融和經濟方面的計算機科學數據,上海金融和經濟都很發達,可以發揮自己的獨特優勢,利用這些數據和計算機科學來發展這些領域的人工智能。”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Michael I.Jordan接受周到君采訪時說。
此前藍天祥,阿里巴巴、小米、騰訊也紛紛與上海達成戰略合作,如此,大量互聯網公司紛紛扎根上海,加大在上海的布局和投入。此外,商湯科技、科大訊飛等很多人工智能項目都在上海落地,人工智能時代,上海打造全國人工智能新高地,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