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兩會,來談談代表委員們熱議的“新基建”吧。
5月22日,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
今年以來,黨中央多次強調新基建重要性,各地區積極布局,各行業加速跟進,一時間“新基建”被推上風口,這背后除了是國家建設的規劃,更是因為“新基建”所蘊含的豐富內涵和重大意義。
那么新基建是什么?能帶來什么?有何趨勢?NewMedia新媒體聯盟創始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趨勢觀察家袁國寶告訴你。
2020年4月,袁國寶在其新作《新基建:數字經濟重構經濟增長新格局》一書中特別強調,新一輪工業革命與產業革命正在孕育興起,以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紛紛邁向產業化應用階段,打造一套完善的數字化基礎設施成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是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化價值鏈中高端的必然選擇。
相比于傳統基建,新基建究竟新在何處?在袁國寶看來,新基建的新主要體現在三大維度:
一是基礎新:新基建關注的是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底層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大幅度推進數字化設備的生產和應用。
二是作用新:新基建堪稱新技術與新業態的集合體,能通過對數據的搜集、計算、模擬及反饋等挖掘出一系列的新需求、新市場。
三是模式新:新基建將運用創新性金融手段引導民間資本積極參與建設與運營,轉變傳統基建過度依賴政府投資的投資方式。
以下內容均來自袁國寶著作:《新基建:數字經濟重構經濟增長新格局》一書。
新一輪政策紅利來襲 開啟中國經濟未來增長點
新型基礎設施是一個與傳統基礎設施相對的概念。傳統基礎設施指的是鐵路、公路、機場、港口、水利設施等項目,又稱“鐵公基”,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基礎性作用。但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鐵公基”已無法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應運而生。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簡稱“新基建”)以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為代表,從本質上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指的就是信息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可為傳統產業向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涉及通信、電力、交通、數字等多個行業的多個領域,如5G 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如表1-1所示。由此可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直接關系著未來的國計民生,是名副其實的“國之重器”。
新基建驅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從目前的形勢看,現在是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良機,無論科技水平還是商業模式都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同時,“新基建”的發展也將反作用于科技、商業,促進科技進步,推動商業模式革新,促使消費習慣發生巨大轉變,使“基建”與“產業”形成良性互動。
(1)基建補短板所產生的作用與傳統基建相似,都可以直接拉動軌道交通、醫療養老、公共設施等行業發展,并對工程機械、水泥建材等行業發展產生間接促進作用。對于交通運輸、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來說,“新基建”也具有補短板的功能,不僅可以帶動軌道交通、醫療養老、舊改、文體等行業發展,還能通過產業鏈傳導,給建筑業、工程機械、水泥建材等上游行業帶來發展機會。
(2)從狹義范圍來看,新基建指的就是5G、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項目建設,其關鍵在于可以推動傳統產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轉型升級。基于這一特點,新基建不僅可以對相關行業發展產生直接促進作用,還能帶動上下游產業發展,使電子信息設備制造業、信息傳輸服務業、軟件信息技術服務業等行業受益。另外,隨著工業互聯網建設不斷推進,工業企業內部也將實現網絡化、信息化改造,工業企業的生產效率也將實現大幅提升。
數字基建:重構中國經濟增長
2020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列為重點。相較于傳統基礎設施建設來說,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涵蓋的范圍更廣,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極具數字化特征,對我國調整產業結構,實現轉型發展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2020年,在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支持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必將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一、新基建的本質:以數字化基礎設施為核心
從質上看,以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就是數字化的基礎設施,是數字強國戰略實現的重要基礎。
隨著物聯網快速發展,“萬物互聯”時代逐漸臨近,聯網終端越來越多,生成的數據規模越來越大。在此形勢下,以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數字經濟進入“快車道”,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但數字經濟要想穩步發展,實現建設數字強國戰略目標,還需配備一套完善的數字化基礎設施。由此,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應以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為核心。
二、新基建的價值:推動傳統產業實現數字化轉型
為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數量與質量,我國開始推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此形勢下,傳統產業改變原有的發展模式,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的愿望愈發迫切。對于處在轉型期的傳統產業來說,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以數字化為核心的“新基建”為其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例如,工業互聯網的建設可以助推傳統制造業向數字制造、智能制造轉型;車聯網、能源互聯網、智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可以助推新能源汽車與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城市物聯網建設可以助推水、電、氣等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轉型;農業物聯網則可以為智慧農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等。
三、新基建的重點:傳統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改造
根據國家發改委的要求,未來幾年,我國基礎設施建設要堅持三駕馬車齊頭并進的原則,一要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二要做好城鄉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三要做好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現階段,我國傳統基礎設施建設已趨于成熟,為充分發揮投資效能,要正確處理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與傳統基礎設施建設之間的關系,做好兩者之間的融合與改造。
例如,5G建設可以使用4G網絡的基礎設施,如鐵塔、光纜、電源等;使用5G技術對現有的高速公路網絡進行改造,使其成為“超級高速公路”;利用數字化技術對現有的能源骨干網絡進行改造,推動能源系統實現智能化升級;利用數字化技術對城市的公共基礎設施進行改造,使其在保留自身功能的基礎上實現資源共享,以數字化平臺為依托使各種資源與功能實現有機融合。
中國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帶有濃重的“科技味兒”,以智能化、信息化、數字化為特色,突破了以鐵路、公路為代表的傳統基建模式,不僅迎合了目前經濟發展趨勢,而且具有重大歷史轉折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