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規劃的八大忽悠騙招及八大制勝之法!(之二)
熊大尋旅游規劃公司/文
……接上篇《旅游規劃的八大忽悠騙招及八大制勝之法》(之一)
第五、以落地操作為名,行抄襲模仿之實。一個項目要上馬立項,必須做規劃,所以旅游規劃和各種規劃是一種法定程序,是政府規定必須要做的。這就像人有了免死的黃馬褂,所以這個行業就變成了有恃無恐的行業了。廣告創意做不做政府不管,營銷策劃做不做政府不管,規劃不做不行!做好做壞沒關系,只要做了就好辦!景區投資的老板大部分是轉型過來第一次做旅游,容易蒙。政府官員不是市場競爭參與者,也好蒙。所以,絕大多數旅游規劃公司的第一招就是:把別人的項目創意拿過來套到項目上,抄襲復制相似的項目就能蒙混過關。最后,導致中國旅游景區千景一面,高度同質化。最近考察內蒙古,發現全國的沙漠旅游就是越野、滑沙、騎駱駝,每個景區都是一樣的玩法,每個景區也只能做到一年游客幾萬人到十來萬人。少得可憐。誰規定了沙漠旅游只能玩這幾樣?!人長著腦袋用來干什么的?!這就是中國80%的旅游景區賺不到錢的根本原因!不是投資不到位,不是設施不完善,是被平庸的旅游規劃方案害死了!定位、產品全部是平淡無奇的、全是雷同的,游客憑什么過來?你怎么活!
聰明的老板和官員被蒙過之后會醒悟,這次你必須把我獨特的賣點和創意拿出來。這時候旅游規劃公司和規劃設計院就會使出第二招:嚇唬客戶。有創意的項目都是很難落地的,要保證落地實施、有可操作性,就必須接受跟別人相同相似的方案。為什么?他們的邏輯“很厲害”:別人已經建成實施了,這不就代表這個項目可以落地、有競爭力嗎?為什么還要冒險去建沒見過、沒聽過的創意,萬一失敗了怎么辦?人性都是從眾的,要見到過的東西才覺得靠譜、才覺得有安全感,老板和官員也不例外,被他們一嚇,想創新的客戶很多會被他們逼回老路上來。其實,旅游就是販賣差異性,旅游就是販賣新奇特!不同勝過更好,熟悉產生輕視!不僅要不同和差異,而且要特別不同、高度差異才有生命力!
落地之法:這個世界上99%所謂落地建設成的項目都是平庸無奇的!這就是成功的項目為什么總是少數甚至極少數的原因。鄉鎮府的大門、農村的豬圈這都是落地了的!所以,再拿著落地操作來忽悠客戶,不僅是不道德,更是不懂常識了!
熊大尋旅游規劃公司的落地之法是:要讓景區落地生根,必須要有震撼性的創意!震撼性的項目!必須要有人無我有、高度創意的項目。這是生存發展的根本,有了這個根項目才是真正的落地。落地不是建在地面上叫落地,而是在市場競爭中站住腳做大了才是落地!落地不是創意變成了混凝土,而是創意變成了門票!厲害的創意怎么落地?很簡單,最重要是老板和官員一定要堅信:沒有創意就沒有生意!沒有震撼就只有遺憾!其次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預算之內、市場之需。真正厲害的創意不是一拍腦袋就出來的,是絞盡腦汁、千估萬算,充分把握消費者需求才能得出。
第六、用古建代替旅游,用設計代替策劃。很多地方認為發展旅游就是挖掘文化,挖掘文化就是搞仿古建筑。大理、麗江火了,全國都搞仿古建筑,假古董風行大江南北,結果呢?人們還是只知道大理、麗江!地方開發旅游,投資商有做仿古建筑的欲望,因為可以作為商鋪進行銷售。官員也有這個欲望,因為能體現歷史文化和城市品味。于是,一大批設計院和規劃公司如獲至寶,他們從不思考這個地方旅游的賣點在哪里?震撼性的景觀和項目在哪里?如何讓人非來不可的理由在哪里?他們認為旅游就是搞古建筑,所以你看他們的旅游規劃方案,定位隨便搞兩句口號,營銷抄點套話,然后就是擺放大量古建筑。他們從不動腦筋想一想,中國仿古的古鎮和古城已成百上千,游客憑什么要到你這里來?如果一個城市、一個景區把命運托付在一個只擅長古建筑設計的公司上來,那完全是找死!
我們策劃山西靈石縣,方案一次通過獲得政府高度評價。某全國著名規劃設計院方案修改匯報了五次都沒過,被山西建設廳領導當場大罵:你們五年前給我做古鎮的旅游規劃,讓我們修了兩公里的古街,到現在一個鋪面都沒租出去,你們真把旅游當成做古建筑了啊!我們最需要的游客在哪里?!后來轉來跟我們借方案,讓我們幫他們過關。就是這樣,他們仍然一年能做幾十億!完全忙不過來!中國大了,前面是一個大坑,有的是人跳進來。
很多旅游規劃方案完全靠效果圖取勝,大門、建筑、服務中心、小品景觀設計美一點、效果圖做漂亮一點,這就是他們方案的最大亮點。老板和領導一看,圖做得不錯,可以通過。其實一個旅游策劃和旅游規劃方案,最重要的是解決游客為什么要來的問題。把設計等同于策劃、把古建當作旅游,這都是錯誤的。其實每個旅游規劃文本看著都很厚,內容也很全,但是從熊大尋旅規劃公司的標準來看,絕大多數內容是為了把方案做得像個方案,絕大多數內容都是無用的。方案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解決問題:景區如何吸引大量游客?景區如何快速盈利?所有內容圍繞這個核心問題來寫,這才是好方案。
熊大尋旅游規劃公司有一個原則:如果你的目標是完成任務,那你就完蛋了!只有超越期望,才是真正的目標!所以,我們的方案不只有幾個超越客戶期望的創意,而是有幾十個超出常人想像的創意!爭取每個PPT都在幫客戶解決核心問題。決不是為了混策劃費和規劃費,而是把景區當作自己投資的來想,挖空心思想思路、想出路!
設計之道:不管創意、策劃、設計、規劃還是營銷,所有技術環節只有一個目標:如何吸引大量游客!如果不是為了這個目標,就是不動腦筋、不負責任的行為!小到一個景觀小品、花草樹木,大到景區大門、酒店建筑,必須要有非凡的吸引力!熊大尋旅游規劃公司有一句口頭禪:誰規定的一定要這樣做?誰規定的建筑一定要這樣設計?誰規定的景觀一定要這樣設計?誰規定的廣告詞一定要前句四個字,后句四個字?誰規定的旅游古鎮就是青瓦白墻加石板路?誰規定的步行街只能鋪石板不能創意點別的?誰規定大廈只能是玻璃幕墻不能創意點什么放在上面?
誰規定的?!旅游策劃、旅游規劃和建筑設計有太多的約定俗成、有太多的規矩了!并且這些規矩還不是什么法規,只不過是老師這樣教學生,學生這樣學,慢慢形成了不動腦筋的陋習!所以,這幾個行業都是嚴重缺乏創意的行業。中國的創意產業體現在動漫上真的是太小兒科了,上述這幾個行業充分創意開來,這才是真正創意產業做大的領域!我出奇招,您出奇跡!創意而且必須是大創意!一個方案不是一個創意而是幾十個好創意!這樣才能真正做好旅游策劃和旅游規劃!
第七、拉虎皮做旗,人多好忽悠。很多旅游規劃院、設計院和旅游規劃公司,拉來好多老專家,要么做雇員,要么做顧問,這個老專家以前在過很多公司,所以積累了不少案例,這樣的人有幾個,幾十年的案例全部就成為了這家公司的成果。所以看似成功案例很多,其實自己公司親手策劃規劃的并不多。還有就是大搞加盟連鎖,總部搞一個在北京,分部則是加盟進來的全國各地的小旅游規劃公司,名譽上是一個公司,其實是松散的聯盟。
所謂的“分公司”負責利用當地人脈關系跑業務,利用總公司名譽這樣好跑得多,跑到業務后也是大家分成。看似機構龐大,其實只有北京那個公司是自己的,下面“分公司”都是人家當地老板自己的。這跟好多上市的洗腳店或化妝品店一樣,把全國各種小公司的財務報表合并,做成一個外表龐大的公司出來,然后忽悠上市,最后大家再來瓜分上市成果!這個公司看似有兩百家分店,其實是有兩百個老板。旅游規劃院和旅游規劃公司也是如此。一看規模變大了,客戶也容易被震住,容易被忽悠。
另外就是傍大款。深圳東部華僑城成功了,有十幾個旅游規劃公司和上百個旅游策劃人都會說是自己的功勞!其實,大家只是做了其中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東部華僑城的成功歸功于華僑城集團這個央企實在是太有錢了!從創意上來說,這個項目比之世界之窗的靈光內現來說并不是好項目,但是關鍵是能有那么多錢楞投下去,并且靠著深圳這個一線城市的消費力,硬生生成功了!這是最不值得民營企業和縣市政府學習的案例,但偏偏大家都愛往這個地方跑,去取經。這個案例除了央企,誰學誰死!民企和縣市政府資金很有限,必須每個點都是非凡的創意才行,這種燒錢造個歐洲小城的案例,誰學準是死。
旅游投資商和地方政府要選擇旅游規劃公司,一定要看這個公司在這個項目中起了什么重要作用?核心定位是誰做的?核心地標景觀是誰設計的?核心廣告詞是誰想出來的?核心項目是誰創意的?這樣才能選準合作對象。不要參與了一個大門設計、設計了一個小項目就盲目相信。這個行業拉虎皮作旗的實在太多了。
選擇之道:實在不好分析這個公司到底參與了多少內容。就看看它以往的案例,有沒有震撼性的創意,有沒有四兩拔千金的策劃,看看這個公司的案例有沒有四五個震撼住你的內心的創意,如果有那就選擇,這比聽人吹某某重要項目是他做的要有效多了!畢竟重要項目像東部華僑城一樣,其實真正成功的原因是靠企業實力而不是哪個規劃公司的創意。東部華僑城也沒有什么震撼人的創意!不要盲目相信成功落地的項目,基本跟你沒什么關系!天時、地利、人和完全不一樣,能投進來的錢也不在一個量級,模仿跟進一定完蛋!一定要相信創意創造生意。考察成功項目不如考察公司創意!成功項目跟你一點關系都沒有,中國旅游景區80%不賺錢,但哪個不是全國全世界考察學習的結果!只有非凡創意的公司讓你的項目擁有震撼性的創意,才能幫你邁向成功!
第八、業務跑遍天,專業抄遍地。越是會跑業務的公司,業務員越多的公司,其實專業越差。特別會跑業務的公司和業務員很多的旅游規劃公司,其實是業績壓力很大的公司,因為養的人多,必須養活這些人,專業又不精,只有遍地開花跑業務,不管錢多錢少,只要簽合同,就幫你干活!因為是業務員導向,所以懂得服務客戶之道和回扣提成之術,所以項目不少。
但是,這是業務導向的公司,所以不可能做出精品來,考察團隊是一大幫人,認真負責看得讓你高興,回去做出來的方案讓人一看還是老一套似曾相識的東西。這樣的公司沒有業內頂尖的高手,即使有頂尖高手,他也沒時間來做項目。因為業務員全國跑來的業務很多,只能是讓水平一般的員工來操刀,按照一個統一的模板,湖泊旅游的項目就按這種來套進去,山地旅游項目就按那種來套進去。并且因為相似相近的項目太多了,同樣類型的項目方案,甚至把上一個相似的方案換一個名字就交稿了,結果可想而知,都是平庸到家的方案。
熊大尋旅游規劃公司成立十幾年來,從不跑業務,沒有養過一個業務員!都是憑著自己做到極致的創意方案讓客戶自己找上門。因為,我們堅持做精不做多的原則,每個項目必須是熊大尋親自考察、親自創意策劃,保證每個項目要做到極致,做到讓同行二十年內不能超越!保證每個項目都是當作自己投資的項目來創意策劃和規劃!這就是為什么全國只有熊大尋旅游規劃公司敢于公布完整的旅游策劃和旅游規劃方案的原因,因為我們的方案有太多讓人拍手叫絕的創意!有太多嘔心瀝血之作!別的旅游規劃公司不敢公開完整方案,公開了客戶就看明白了,就忽悠不到了。
專業之道:熊大尋旅游規劃公司認為,要做好旅游景區策劃和規劃、要選對真正專業的旅游規劃公司需要做到“四看四不看”:
第一,看創意不看資質。中國城市建筑和旅游景區開發千城一面、千景一面的最大問題在于,相信資質而忽略創意。有資質、資質高的公司和策劃院大多是國企或省企體制,人多取勝、人脈取勝而不是創意水平取勝,壟斷體制資源,往往吸引不專業的領導和老板為其規模和資質買單,結果都是千篇一律的平庸方案,產生了巨大的策劃浪費。作個比喻,參加青歌賽獲獎的選手有幾個還在歌壇混得響的?劉歡沒有這個國家資質吧、孫楠也沒有資質、王菲沒有,楊坤也沒有……,周立波、郭德綱、周潤發、梁朝偉都沒有國家級資質吧,最后還得市場說話、實力說話,請問有資質的到哪里去了?聽歌好壞不誤事,也不浪費錢!但旅游規劃搞壞了是超過了公款吃喝的危害啊!試想按這些充滿了五星級酒店、SPA溫泉、游艇碼頭、真人CS、國際挑戰賽、養生天堂、禪意天地、大佛寺廟……等等,我們看過數不勝數的無腦“創意”來建設開發景區,全國各地都是這套路數,都是一個模子倒出來的景區,要浪費多大的資金? 我們經常講一句話,一千年前古人開發景區的方法,亭臺樓閣、小橋流水、碑刻塔臺等等這套路數,我們今天所謂的“策劃精英”和“行業領導者”還在玩,請問你一句“你怎么活?”。
如果一個旅游規劃方案,沒有兩三個震撼性的創意觸動你的內心,那一定得重做!否則就是巨大投資失敗!
第二,看新奇不看熟悉。旅游規劃行業是最容易忽悠的行業,中國99%的旅游規劃和景區策劃方案都是平庸之作,每年浪費資金上千億。尤其是看似策劃越大的旅游規劃院和公司作品越是平庸。一個好的旅游景區策劃方案最重要的是看有無新奇的思路,試想中國一年上馬七百多個景區,各種旅游景區高達上萬,競爭如此激烈,拼的一定是新奇的思路。思路決定出路,平庸的思路一定是平庸失敗的出路,超常規思路一定是超常規成功的出路。有一句話說得好“我出奇招,您出奇跡”,看旅游規劃如果大部分都是你熟悉的或似曾相識的思路,這基本上是一個騙錢混飯的方案。一定要看到很多新奇的思路,并且符合旅游景區自身特點和消費者心理需求,那么你八成找到了好的旅游規劃公司和方案了。
第三,看市場不看市長。旅游規劃因為存在向上級領導匯報審批的程序,所以多少會在方案里反映領導意志。這沒錯,但錯在很多人形成了唯領導意志論,把領導的思路作為旅游規劃的主要思路,這就錯大了。試想,領導不是行業高手,一個方案不體現市場的意志而體現市長的意志,那只能是馬屁作品。領導意志要反映但不能作為主要思路。數年前,我們曾經受邀策劃宜賓蜀南竹海,當地一位霸氣十足的市級一把手在接待宴上明確指示,一定要賣空氣賣氧吧,這是最大賣點。我們當場反駁,試問全國哪個城市遠郊空氣不好、哪個不是天然氧吧?竹海的特點是什么?憑什么千山萬水飛到你這來?問得整個四套班子作陪的飯局極為冷場、尷尬異常,結果自然是不歡而散。我們對不起自己,但對得起當地市民。一個好的旅游規劃方案,其中每個項目都應該有創意,有兩到三個大項目要有震撼性、世界級的創意,這樣才能吸引全國游客,才能真正做成功。
第四,看標桿不看標書。現在的政府部門特別熱衷招投標,看似保險,實則危險!因為真正有實力和不缺項目的公司從不參加招投標,參加的都是沒有創意實力和生存實力的。所以,看似一個招標能同時搞到幾個方案,實則都是低質量的方案,沒一個有用。國畫大師有幾個是參加比賽獲獎的?歌壇大腕有幾個是參加比賽獲獎的?一點不夸張的說,一個旅游規劃往往決定一個地方的未來!所以,一定不能找比較好的公司來做,一定要找這個行業真正的第一高手來做。這才是對地方對人民的高度負責。怎么找?很簡單,百度“旅游策劃方案、旅游規劃方案、旅游營銷方案”看看,首先看能不能找到一家公司的眾多案例,找得到就有了判斷的依據,因為一個行業的第一高手一定有很多方案會被業界傳頌和轉發;第二是多看一家公司的五六個完整案例,如果每個都能讓你興奮起來,讓你震撼佩服,那基本就靠譜了。最后一定再看看這家公司的網站,強化你的興奮和震撼,最后拍板。現代人連老頭老太太都會在家用百度搜索找專家看病了,我們的領導干部和老板還在搞招標投比賽,養活混飯的公司,耽誤重大的項目,實在不應該。最后招標來的方案99%絕對超不過當地旅游局長的思路!這個行業的標桿公司幾乎專業人士都知道,大家時時都在向其偷學,問幾個老旅游人士也是個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