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通信技術起步較晚,基礎薄弱,但發展很快。在1G、2G時代,以應用為主,處于引進、跟隨、模仿階段。從3G開始,初步融入國際發展潮流,參與研發的TD-SCDMA技術成為全球三大標準之一。4G時代,中國自主研發的TD-LTE系統成為國際主流標準。面對即將到來的5G時代,中國整合國內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在核心技術領域特別是標準研發方面付出了艱苦的努力并取得了初步成就。
政府部門加強關于5G的頂層設計,提出發展目標,明確技術突破方向。早在2013年,工信部、發改委和科技部組織成立了“IMT- 2020(5G)推進組”,協調推進國內5G技術研發試驗工作,發布了《5G愿景與需求白皮書》《5G概念白皮書》等研究成果,結合國情,明確了5G技術場景、潛在技術、關鍵性能指標等。《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要求,到2020年,5G技術研發和標準取得突破性進展,《十三五規劃綱要》則進一步明確提出,到2020年,啟動5G商用核心技術的突破根本在科研,包括“973”計劃和“863”計劃在內的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不斷加大對5G科研的支持力度。
作為市場主體,國內通訊企業對新技術非常敏銳,包括華為、中興、大唐在內的領軍企業較早就開始了5G技術的研發布局。比如,大唐在2011年就啟動5G預研,中興在2014年以來就啟動了關于5G基礎設施的商用測試。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華為提出的polar碼方案成為5G國際標準碼方案,這表明我國企業在5G標準研發上,正逐漸成為全球的領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