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一致性問題的解決是區塊鏈“寫”操作的實踐,那么區塊鏈內容的檢索就是一個“讀”過程。因此,對于應用的需求而言,切不可為了區塊鏈而區塊鏈。在內容實現廣泛共識的基礎上,我們可以相機選擇合適的方式來優化區塊鏈上的遍歷。中心化的檢索或者區塊鏈本身復合檢索功能都是可以參考的方式。國內開發的唯鏈Vechain是采用后者的一種方式,將地址信息和內容信息同時進行哈希。但這一方案反而降低了系統的安全性,因為區塊鏈系統存在太多的副本。假如非法入侵者獲取到任何一個副本就得到了系統一個完整的地址表,入侵者就很容易找到原始數據的存放空間進行“篡改”。所以需要強調的是:區塊鏈的“不可篡改性”,僅僅指區塊鏈上存儲的內容(如圖4紅色圈出的內容,圖中的序號說明了整個流程)難以篡改,而非其他數據。同時,復合地址信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為未來系統的負載均衡設置了障礙。由于的區塊鏈不能“瘦身”,存儲信息日益膨脹使得“讀”效率會逐步降低,未來客戶端是否需要裝載完整的區塊鏈?畢竟對于單個用戶而言涉及到的信息比例很低,在區域內建立區塊鏈服務器也不為一個預期的方向。這樣“去中心”的區塊鏈將過渡到“非中心”的區塊鏈,由區塊鏈服務器保留完整的鏈信息。
傳統金融的基礎設施是中心化的,交易過程中信息的匯總、合同的內容、信用的背書等等操作都必須以金融中介機構為中心。由它為雙方達成的合約背書,也就默認了凡是中介機構承載的交易信息都是正確的。因此,傳統中心化的服務方式,系統本身是不容錯的。一旦中介機構本身存在道德風險或者中介機構被黑客惡意修改合同,那么交易合同履行存在漏洞,參與者會出現財產損失。這進一步說明了,最近幾年金融機構的服務器屢受攻擊的動機所在。區塊鏈的存在允許了系統的容錯,通過“去中心的共識”實現系統的統一數字表達,將供需拉得更近。持續的被關注,本身就是對傳統金融現狀的“反抗”。金融本質是價值的流動,需求、供給和中介成為了實現流動的三個環節。傳統的金融中介現階段難以完成供需的直接滿足,區塊鏈強化供需、削弱中介來實現供需效率匹配的優化,這也是當前供給側改革一種技術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