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0日,為了搭建中國城市政策與管理的官產學研究與交流平臺,把脈中國城市發展,為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提供智力支持,由京津冀協同發展聯合創新中心與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聯合主辦的“中國城市政策與管理”新年論壇在北京大學召開。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新動態”高端主題對話中,中國人民大學區域與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孫久文針對非首都功能疏解問題以及北京中心城區發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孫久文教授表示,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審議通過之后到現在差不多一年左右,非首都功能疏解還是有一些向前推進的方面,在以下三點是比較突出:
一、市政府的攻堅
第一,表態。向中央表態北京市在貫徹中央的要求;第二,表率。做表率先搬走,然后再帶動其他各行各業去疏解。
二、低端產業遷出有很大的進展
包括動批、大紅門和倉儲物流,現在看來這方面有了一些眉目。三、北京市政府出臺了一些限制產業進入北京的名錄
對于那些不符合首都功能的產業就不在北京繼續發展,限制的產業門類占北京現在全部產業門類的79%,這方面是不是可以說疏解非首都功能在這一年當中還是有一些進展的。
疏解非首都功能還是有一些問題
北京大城市病的治理,這個病好像沒有好轉,霧霾天不僅已經成了北京天氣狀況的常態,而且變成了一個京津冀一體化的常態;北京交通也沒有明顯好轉,房價還在不斷上漲,所以大城市病的這三條雖然有了一年的疏解成果,但大城市病沒有明顯好轉,反而惡化了;協同發展的一些體制機制還不是很到位,現在有一些協議也有一些投資意向說把北京的東西疏解到周邊的張家口、承德去,但怎么樣建立一個長效的體制機制還是沒有完全建立起來。
孫久文教授還談了自己的設想: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核心到底是不是疏解北京人口;目前疏解人口的難度很大,如果北京城能夠宜居的話還要不要疏解人口,如果我們能夠把北京變成一個適宜于宜居的城市的話,那兩千萬人口是不是也可以,再多一點是不是也可以,這個問題是不是可以重新探討;功能疏解帶動不了人口疏解,比如首鋼是疏解出去了,但原先首鋼有7萬人,現在疏解出去的也就4000人,每周回北京一次,還有班車來回接送,這個成本比他住在這個地方還要高得多,并沒有區別。未來的非首都功能疏解是不是可以把功能疏解和人口疏解拆開來看,分別設定不同的目標;中心城區是北京文化的載體,功能和人都可以搬走,但文化載體是搬不走的。未來北京真正文化中心的建設應該把核心放在東西兩城,建成北京的文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