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5月2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9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中共中央總書記主持會議。會議充分肯定一季度經濟成績,認為今年以來, 各地區各部門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了經濟發展、結構優化、民生改善的較好開局。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城鎮新增就業、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等主要經濟指標符合預期目標,尤其重要的是,各地區各部門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認識不斷提高。
會議強調, 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一些實體企業生產經營仍然困難,市場風險點增多。要做好打攻堅戰、持久戰的準備,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策部署,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的總體思路。 全面落實“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重點任務。要確保黨中央確定的政策不走樣、不變形,確保各項政策落實到位。
在具體經濟領域,會議提出針對性的方針。比如在股市方面,會議指出要保持股市健康發展,加強市場監管,保護投資者權益。在房地產方面,要按照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有序消化房地產庫存。在就業方面,要保持就業基本穩定,在調整經濟結構的過程中妥善處理員工就業問題等等。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辛鳴對這次政治局會議的內容要點作出了分析解讀。
經濟之聲:中央政治局會議認為,今年以來,實現了經濟發展、結構優化、民生改善的較好開局。尤其重要的是,各地區各部門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認識不斷提高。根據您的了解,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認識不斷提高,主要表現有哪些?
辛鳴:我們要從三個方面來看,第一就是各個地方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自覺性進一步加強了,大家越來越意識到供給側改革不是為了改革而改革,如果我們不進行改革,就很難化解目前經濟發展的難題,實現經濟發展的平穩和健康。
在這樣情況下,大家都在想方設法的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給做到位,所以在去庫存、去杠桿、去產能方面的積極性比過去增加了很多。
第二個方面就是大家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整體性、系統性的改革認識更加深入,就是不能把它當成一個簡單的工作、周期性的任務,而是意識到了如果不改變企業的經營行為,供給側可能很難改變過來。同時還要政府積極的治理,既要管當下具體行為,還要管深入層次的體制機制的配套。
第三點就是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本身的內在規律方面的認識更加深化,不是想當然拍腦袋,而是抓住內在規律性的要求,如何更好的才能去掉產能,如何才能在去產能的同時又保證經濟的平穩發展,在這些方面研究的問題比較多,采取的措施也比較得力。
經濟之聲: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做好打攻堅戰、持久戰的準備。為什么要打攻堅戰、持久戰?
辛鳴:因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個系統性改革,它涉及到的問題是中國社會這些年來經濟發展過程中,長期積累下來的問題的總的爆發,要想解決這個問題,“畢其功于一役”是不太現實的,我們需要慢慢地找準問題背后的結癥,把它一點一點化解掉,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也是一個持久的過程。同時我們也看到,我們在過去這么多年的發展方式下,已經形成一些既有的利益格局和行為模式,在這些模式背后,一些群體已經不自覺地跟利益掛起鉤來了,所以要想改變這些現狀,恐怕不攻堅克難,打掉一些不公平中的利益格局,也很難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下去,所以攻堅、持久這兩者是缺一不可的。
經濟之聲:堅持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的總體思路。宏觀“穩”、微觀“活”,這些不同領域的政策為什么要有這樣的區別?
辛鳴:政策之所以能夠發揮作用,就是它有針對性。這5個方面,恰恰就是我們對不同政策作出的不同研判,比如我們宏觀政策要穩,這是對整個經濟發展大形勢有一個基本判斷之后,在宏觀政策方面要保持定力,才能避免因為我們的一些行為,導致經濟更加波動。但是宏觀政策的穩,并不等于我們無所作為,在具體的經濟運行方面,它會有很多新的情況出現。
那么這些現象如何有針對性地解決,我們在微觀領域就要活起來,發現什么問題解決什么問題,出現什么矛盾破解什么矛盾。
如何做到“穩”和“活”的有機結合?我們在改革政策方面就要“實”,要出臺一些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解決問題,而不是說空話。這就要靠我們的產業政策,要明確我們該扶持什么樣的產業,該淘汰什么樣的產能,該從哪個方向去做,讓大家目標明確,知道自己該干什么。這些要想發揮作用,我們社會政策必須托底,讓大家知道我們不管干什么,最終都有一個保障線。
這5個方面的政策,是為了在新常態背景下引領中國經濟平穩快速發展的一個具體的、有針對性的做法。
經濟之聲:在具體的經濟領域,會議也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方針。比如在股市方面,會議指出要加強市場監管,保護投資者權益。這樣的宏觀經濟政策具有什么樣的針對性?
辛鳴:我們股市的建設目標很明確,就是要通過發展股市為中國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金融支持。這個目標一定不能偏離,如果我們要保證這個目標的正確性,就要在監管方面下大工夫,不能把股市變成一個大的投機市場。如果想讓股市發揮健康的功能,就必須要讓參與股市的中小投資者得到收益,否則他就不會來了。要想實現股市的目標,我們就要保障股市的手段,維護中小投資者的權益。針對這些年來股市建設方面,中小投資者權益很容易被忽視甚至被犧牲的情況,這次我們明確提出這一條,就是為我們未來做好股市、做活股市,找到了一條有針對性的政策。
經濟之聲:在房地產方面,中央要求,要有序消化房地產庫存,注重解決區域性、結構性問題,實行差別化的調控政策。這句話應如何理解?
辛鳴:我們中國房地產的發展雖然總體健康了,但是健康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為結構方面的問題,比如說一線二線大城市,房子的總量依然緊缺,而在二線三線以外的城市,可能絕對量已經過剩了。同時,市場上用于居住的房地產可能還處于稀缺的階段,而投資投機方面的地產已經飽和甚至過剩。對于居民來講,很多人可能還沒有房子去住,但是也有另外一些人可能已經有了好幾套房子用于投資或者投機。
房地產市場這種結構性的不平衡,就要求我們要有針對性的去解決問題。比如對于一線、二線大城市來講,更多的要進一步把房地產的總量做大,更多的解決人民群眾居住的問題,適當壓縮投資和投機。而對于二、三線以外的城市來講,要通過進一步加大城市化,提高戶籍人口在城市中的比重,讓大量的農村居民進到城市來,把目前這些絕對量過剩的房子給消化掉。不同類型的房地產和不同區域的房地產,以及不同群體的房地產,都需要有不同的針對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