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賓】 張可云,曾任國家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現任中國商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開發銀行專家委員會委員,兼任北京市行政區劃與區域發展研究會會長、中國區域科學協會副理事長、全國經濟地理研究會常務理事等職。主要研究領域為:區域經濟政策、區域經濟合作與沖突、區域經濟理論、行政區劃等。
第一節 張可云:雄安新區將為京津冀發展注入新動力(愛基,凈值,資訊)
金融界:雄安新區設立有哪些背景和重大意義?
張可云:第一,將會圍繞雄安新區建成一個新的中心區域;第二,在京津冀的協同發展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舉措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而雄安新區的設立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提供了重要的承接地;第三,能夠為完善京津冀地區的空間結構提供新的增長極,從空間上來說,雄安新區的設立有其必然性,因為它距離北京、天津、石家莊的距離大致是一樣的,位于中心點。
金融界:雄安新區在京津冀協調發展,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上有哪些考量?
張可云:主要是為解決北京、天津的大城市病提供重要承接點。另外,要在整個京津冀偏北部地區形成新的增長極。雄安新區的建立無疑為帶動北部地區發展提供一個新的增長極。空間結構上來說,在雄安新區建成之后,京津冀地區會形成五個增長極,對整個京津冀地區經濟的帶動作用會明顯增強。
第二節 張可云:不能把深圳和浦東的建設思路搬到雄安
金融界:雄安新區定位是否與深圳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同級別?
張可云:這個我不敢茍同。
深圳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設立的背景和雄安新區設立的背景完全不一樣。深圳特區的設立是在改革開放初期,那里還是計劃經濟時代,設立特區的主要目的建立國家對外開放窗口;浦東新區設立于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期,其主要目的是要為探索建立市場經濟體制提供一個示范。
而雄安新區的設立主要有兩個背景:一個是打造世界級城市群,另一個是促進京津冀協調發展。所以,這三個新區沒有可比性,設立背景不一樣、目的也不一樣,相提并論的話也不太合適。所以,深圳特區的做法和浦東新區的做法不能搬到雄安新區來。
第三節 張可云:雄安新區的設立有助于京津冀地區環境改善
金融界:雄安新區,新在哪里、新區將如何建設?設立雄安新區文件上提及的智慧城市、改革創新,以及網民熱議的雄安將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試驗區的提法,您有什么看法?
張可云:整個保定地區的環境污染比較嚴重,京津冀整個地區也是如此。北京霧霾這所以嚴重,是由于受周邊地區的跨界污染影響大。設立雄安新區有可能為改善保定及周邊的環境提供一個契機。特別是像白洋淀流域的環境污染肯定會得到治理,因為之前這里小規模污染企業特別多,未來這些產業肯定是要淘汰掉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雄安新區的設立,對改善保定地區乃至整個京津冀地區的環境都會起到積極作用。
另外一方面,雄安新區與北京、天津加上石家莊和唐山有可能會成為世界級的創新高地,我們現在的發展依靠兩個推力,一個是改革,另一個是創新。雄安新區很可能會承接部分北京和天津的科技創新功能承接,從而形成京津冀創新群體的一個重要成員。
金融界:管理體制的創新呢?
張可云:設立雄安新區是政府行為,但是在具體運作的過程中,還是需要政府和市場相結合。在雄安新區的建設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當然,市場和政府具體如何結合,這是一個大課題,需要進一步研究。對政府的要求是,制度設計一定要高屋建瓴,要慎重。
第四節 張可云:部分科研院所或將成為首批搬遷單位
金融界:對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塊,現在大家最關注的是哪些企業會首先搬過去,您的看法是什么?
張可云:這個不好說,但是跟首都功能不相符的一些研發院所應該會首當其沖,這個還需要具體論證。
金融界:雄安新區這三個縣的定位上分別會有哪些差異?對白洋淀的生態保護方面的規劃會如何進行?
張可云:設立新區以后,這三個縣之前的規劃肯定都要全部推翻,由專門的新區管理機構統一規劃。白洋淀過去污染非常嚴重,對它的治理不僅僅涉及到雄安新區,還涉及到上游很多地區。治理流域生態環境肯定會統一考慮,在建設初期肯定會進行整治。
金融界:與深圳特區和浦東新區的建設相比,雄安新區的建設周期是否會縮短?
張可云:那時候的建設速度跟現在肯定不能同日而語的,也許五年之內就能成規模,但具體不好預計,還是要看中央政府扶持的力度有多大,從目前的情況看,中央給的扶持力度應該不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