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尹稚在2017年第一期“長沙大講堂”上,就“國家中心城市——新型城鎮化的機遇與挑戰”等作專題報告。 長沙晚報記者 周柏平 攝
人物名片
尹稚: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清華大學生態城市與綠色建筑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長期擔任30余個城市的政府顧問。
高等級城市是不是以“塊頭”大小論英雄?國家中心城市名單是否一成不變?長沙的優勢與機遇何在?昨天,2017年首期“長沙大講堂”邀請到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尹稚,給長沙的干部、群眾帶來一堂《新型城鎮化的機遇與挑戰》專題講座,為長沙將創建國家中心城市實現基本現代化的“愿景”變為“實景”把脈支招。
莫以“塊頭”大小論英雄
高等級城市如何產生?是否是以“塊頭”大小論英雄?拋出這個問題后,尹稚通過分析歐盟范圍內40個高等級城市,得出了否定的結論——規模的排隊解決不了職能的重要性問題。
“這些城市從規模上看是高度多元化,既有特大城市,同時也有中小城市。別看有的塊頭小,但是嗓門很大,在國際事務中具有不可忽略的戰略地位。”
“GDP產值來看,體量大、塊頭足的城市,可能在一些綜合性事務上有更大發言權。然而,如果你的戰略、功能特點突出,你也未必僅靠GDP的塊頭來說話。”
國家中心城市應有怎樣的一套評價體系?尹稚認為,不應過分看重城市現狀的積累,不能總以上個學期的考試成績來評“三好”,而更應看重未來的發展潛力,尤其在國家格局中發揮的影響力。
中國高等級城市坐席未滿
中國的高等級城市是多了,還是少了?尹稚通過對歐盟和北美的高等級城市的分析得出,其呈現出多中心分布格局,實現國土相對均衡開發。
“我們要扛起一個人口大國,實現這么一個大尺度的空間地域的有效開發管控,一定是奔著多中心相對均衡化發展去的。”尹稚表示,自2007年編制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2006-2020年)》中首次提出“國家中心城市”的概念至今,這項工作一直在路上,“談不上所謂的短期內限額銷售,馬上封頂”。
國家中心城市名單
并非一成不變
尹稚認為,國家中心城市的發展一定是一個動態的演進過程,需要整體統籌規劃、分類有序推進。
“國家中心城市的名單也并非一成不變。這種‘變’,有的會來自國際戰爭態勢的變化,有的是來自于地方政治工作成效的變化,它會變成一個有出有進的動態進程。”他進一步闡述,“對戰略意圖明確、發展條件成熟的城市,應當適時出臺相關支持政策;對戰略意圖尚不清晰、發展條件不成熟的城市,待時機成熟時再穩定推進。”
長沙當聚焦城市群發展
在尹稚看來,中國正向以城市群、城鎮群為主要抓手的城鎮化布局發展,這對于長沙而言是一個重大機遇。
他認為,以長沙為核心的長株潭城市群,在實現中部崛起國家戰略中將發揮更加舉足輕重的作用。“從城市群的發育程度來講,長株潭城市群是靠前的。雖然從塊頭上、總量上不及長三角城市群,但是在關聯模式上,長株潭城市群的群體協調發展模式擁有較好的基礎和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