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與智能供應鏈 —搭上工業4.0 時代直通車
課程介紹
中國制造進入工業4.0時代,面臨著歷史性機遇,也是史無前例生死挑戰!
中國制造2025能否按照國家行動總綱領、對接德國工業4.0?
每一家企業、每一位主管應該如何認知自己本崗位的具體行動?
國務院《中國制造2025》,《兩化融合發展指導意見》等綱領性文件指出宏觀大方向。而在微觀操作層面,企業一線管理團隊如何決策和行動?如何搭乘工業4.0順風車?如何以市場導向和政府推動為發展引擎,踐行制造企業升級和轉型,順勢而變、化解危機、破題突圍、彎道超車、實現跨越式發展?
制造業轉換和變革,有其內在規律特點。我們站在智能化工業4.0時代視角,企業家、管理運營人員、科學家、工程師、技師、操作工,扮演著不同角色、行動和結果各不相同。應該如何準確理解、領悟、決策、把握行動?
當前,中國制造業面臨并必須解決諸多具體問題:
1 缺乏德國工業4.0(智能制造)全面系統的工業級精準解析,
制約智能制造的領悟與一線實踐行動落地;
2 缺乏站在制造業角度,對工業4.0和智能制造的企業級、工程技術級深度解析。
變革的挑戰與響應、創新的機遇與紅利,懸浮游離于企業之外,
無法有效支撐智能制造在企業一線的實際行動;
3 缺乏德國工業4.0(智能制造)動態化最新追蹤,
制約企業在快速變革時代,與時俱進,全面,實時、精準把握機遇;
4 確實充斥著很多舉著智能制造牌子,混“潮流”或推銷自身產品的偽碎片信息;
5 東西方語言、思維方式、文化、社會制度差異,
在變革時代,更加凸顯為理解踐行中國智造的無形障礙;
6 在向前快跑的同時,
部分企業工業3.0,甚至工業2.0/1.0 尚未夯實,需要不時停下回頭,補課追課;
7 中國制造業普遍面臨,高端智能制造回流發達國家、低端制造轉移低成本國家、
產品品種增加而交付周期縮短、核心技術, 核心材料嚴重不足等嚴峻現實挑戰。
本課程內容,就是回答上述七大現實設問。
本課程不是學院派的文獻翻譯、知識類講解,也不是站在國家層面的結構性解說,而是站在企業與個人角度,“點對點”動作式流程級教練與剖析。力求透徹穿越企業一線實際問題,結合獨家鮮活震撼案例,傳遞可復制、可操作方法,為學員給出工業級、企業級、工程技術級和個人單兵技能級回答!以點帶線、以線帶面、拉動全局!
本課程針對變革與創新時代,企業管理運營一線面臨的種種現實問題,為企業給出系統深入的地毯式解析和回答,助推企業全面、深刻理解智能化工業4.0,中國制造2025工程,形成務實有效的落地行動。
本課程砥礪助推個人業績逆襲,拉動企業實現破題突圍、轉型升級,變道超車!
課程特色
根據國務院中國制造2025對接德國工業4.0的總體方針,
針對變革時代,制造業升級轉型龐雜深刻的系統工程,在深入系統解析工業4.0基礎之上,
汲取達飝老師(團隊)當代東、西方500強制造巨頭兩棲實踐經驗,
精心篩選出中國制造對接德國工業4.0工業級行動的:
【抓手/入手點/切入點】, 【盲區/誤區/雷區】, 【工業級案例】,
以期有效企業助推升級轉型,化危機為契機,黑馬逆襲,彎道超車,形成務實落地行動。
課程特征
本課程融入智能化時代特征企業實踐行動:
1激勵管理團隊,升華認知,順應變革。揭示智能化時代企業內、外部的洗牌效應,引導前瞻問題點和機遇,夯實團隊執行力。
2對粗放經營時代遺留的短板弱項,進行針對性查疑補漏、補課追課。夯實智能制造企業暨智能供應鏈實施的團隊基礎。
3結合實例講解,掌握智能工廠和智能供應鏈具體實時操作,分析盲區誤區與雷區,強化夯實企業管理團隊行動技能。
4激活當代前沿管理的引領與保障,使企業智能化與時俱進并成功落地,奠基助推企業升級/轉型、化解危機、駕馭挑戰。
課程對象
本課程為XXXX集團管理執行層各部門主管、核心骨干,各級儲備干部訂制
課程安排
12課時 、18課時(6課時/天)
課程總目錄
熱身 破冰
第一部分 歷史回眸:潛入制造業深水區
第二部分 必備基礎:現代管理與一線行動
第三部分 專業概念:工業4.0與中國制造2025
第四部分 專業技術:德國智庫頒布智能制造九大雷區
第五部分 專業技術:工業3.0最高級 ——SCADA
第六部分 專業技術:智能制造創新內核 ——破題突圍
第七部分 專業技術:大數據, 云計算, CPS 的盲區誤區和雷區
第八部分 專業技術:智能供應鏈與實施
第九部分 專業團隊:外行如何管理內行
第十部分 互動研討:中國智造2025 ——我們的行動
達飝介紹
課程細化大綱
熱身:達飝課程研修方法 ——與您共勉
熱身:制造業“硬道理” ——與您共勉
熱身:我們,從傳統制造、精益制造、敏捷制造一路走來 ……
走進智能制造變革與創新的新時代!
概念導入:智能制造 開放制造 (小小總復習)
熱身:創新的誤區——“理論結合實踐” 究竟是什么?
熱身:現代制造業必察 ——“忙,盲,茫” 雷區
【大企業 小故事】【企業小 故事大】
熱身:制造業創新必察——產品護衛
問題導出:制造資源籌謀與卓越一線現場
熱身:東西方迥異的工程思維習慣
破冰:卓越現場品味與賦能
美帝F-35B隱形垂起戰機總裝現場一瞥
美帝 “發現號” 航天飛機總裝配現場一瞥
第一部分 歷史回眸:潛入制造業深水區
1.1 現代制造業必查——語言誤區
1.2 變革新時代分界線——傳統精益盲區誤區與雷區
1.3 “魚刺圖” 再認識
1.4 “8D報告“再認識
1.5 “七個零” 再認識
1.5 績效管理再認識
1.7 “JIT(準時制生產)” 再認識
1.8 “卓越現場” 再認識
1.9 FMEA 再認識
第二部分 必備基礎:現代管理與一線行動
2.1 跨國500強制造巨頭內部密訓 ——東西方迥異的工程思維習慣
2.2 現代制造業必察 ——什么是流程?
2.3 產品的特殊特性
2.4 現代制造業必察 ——什么是“抓手”?
2.5 系統(集成)能力成熟度模型
2.6 流程中的流程 ——瓶頸管理
2.7 當代產品全生命周期“四個流”
2.8 權變管理流程(外語障礙者技巧)
2.9 企業非財務成本
2.10 制造業“鐵三角”
2.11 德系離散型產能核算
2.12 德系生產平布與展開
2.11 德系并行工程
2.12 德系全生命周期管控——面向制造,裝配和服務的流程
2.13 美帝軍標:工作分解結構
2.14 美帝軍標:迭代遞進工程
2.15 建立,健全,強化,夯實標準化工程
第三部分 專業概念:工業4.0與中國制造2025
3.1 專業術語/流行名詞 3.2 比特與原子 (概念導入)
3.3 德國工業4.0工作組成員背景賞析
3.4 認知德國工業4.0
3.5 認知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成熟度等級
3.6 洞悉兩化融合
什么是“產品護衛”?
什么是“跨界打擊”?
什么是“兩化融合、破題突圍”?
什么是“轉型升級、彎道超車”?
第四部分 專業技術:德國智庫頒布智能制造九大雷區
4.1 德國BMBF應對工業4.0九大挑戰 (2017.01.17)
4.2 什么是技術訣竅 Know-how?
4.3 傳統制造轉型升級的抓手 ——跨學科創新
4.4 工程級深度實戰解析 ——跨學科創新
第五部分 專業技術:工業3.0最高級 ——SCADA
5.1 德國智庫智能制造成熟度等級
5.2 德國智庫智能制造成熟度模型
5.3 CIMOAS:開放系統架構下的計算機輔助制造
5.4 工業3.0關鍵技術 ——SCADA
5.5 美國軍標TM5-601 (智能系統指揮官訓練手冊)
5.6 薩德(THAAD)的技術條件
第六部分 專業技術:智能制造創新內核 ——破題突圍
6.1 認識(工業)萬有控制系統 6.2 (工業)萬有控制系統精解
6.3 智能工廠是這樣造出來的!
6.4 當代質量“十元素”升華
第七部分 專業技術:大數據,云計算,CPS的盲區誤區和雷區
7.1 大數據工業級解析 Big Data
7.2 云計算工業級解析 Cloud Computing
7.3 網絡實體系統 CPS
7.4 物聯網 IoT Internet of Things
第八部分 專業技術:智能供應鏈與實施
8.1 現代供應鏈認知
8.2 供應鏈成熟度模型
8.3 智能供應鏈實施實例 (德國大眾)
第九部分 專業團隊:外行如何管理內行
9.1“6+4”法則 (“勢利眼”法則)
9.2 節點負責制 Trouble point responsible
9.3 現代人因工程介紹
第十部分:互動研討:中國智造2025 ——我們的行動
研討答疑/互動互勉
就企業實際問題,結合文件文案、圖紙樣件等,與學員研討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