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中教授專注與潤滑領域,自退休以來先后下廠近200余次赴各行業大、中、小企業進行咨詢、培訓、指導工作,幫助企業解決潤滑管理的疑難雜癥。長期以來活躍在企業現場一線幫助企業解決現場實際問題,在裝備潤滑領域享有崇高聲譽,為我國裝備潤滑標準化、系統化管理的普及和推廣作出了巨大貢獻。
王大中教授自2015年自發成立{王大中潤滑管理技術咨詢中心},由王大中教授擔任任主任,帶領朱偉偉、洪大春、左明軍等成員全國范圍內公益性質推廣自創的【潤滑五步管理法】
五步管理法也可稱五字管理法即:對企業設備摩擦付從選油、購油、加油、用油、管油五個環節逐步進行系統化、標準化、流程化管理的現代潤滑管理體系。潤滑五步管理法是綜合性閉環管理體系。其五個環節密切聯系、環環相扣、缺一不可,共同構成了潤滑管理實施的整體流程,使潤滑管理的實施形成閉環。
多年實踐證實,科學潤滑應從各個環節著手,從正確選油、購油、加油、用油、運行監測、超界限值油品康復處理,一直到廢油回收,整個油品運行全壽命周期的各個環節都要重視,一要正確處理,二是缺一不可,不要單打一,應當說是一個系統工程。如果說油品生產、煉制、調配算上游的話,那我們企業用油就應是下游單位。由于我國企業多年對此重視不夠,我們這些下游單位,從上述列舉各個環節都存在不同程度問題——首先是認識,其次是管理,造成了我國整體用油綜合水平低下,落后國外10~20年,直接造成設備故障多、停產多、維修量大,設備壽命短,油品消耗大。國外報道稱,1/3~2/3的能源消耗在摩擦磨損上,我國單位GDP能耗遠高于先進國家,這也是一個重要因素。要想解決這一難題,我們必須在提高認識基礎上,把潤滑的各個環節解決好。
潤滑五步管理法核心---摩擦付。在潤滑理論中,把潤滑分為流體潤滑和邊界潤滑。作相對運動的兩個金屬表面完全被潤滑油膜隔開,沒有金屬的直接接觸,這種潤滑狀態叫做流體潤滑;隨著載荷的增加,金屬表面之間的油膜厚度逐漸減薄,當載荷增至一定程度,連續的油膜被金屬表面的峰頂破壞,局部產生金屬表面之間的直接接觸,這種潤滑狀態叫做邊界潤滑。
有人把“油”比作“藥”,把潤滑人員比作“潤滑醫生”,現在市場上出現了藥多(各種牌號油多)、藥廠多(油脂調合廠)、賣藥多(各類油脂銷售公司)、生病多(企業由于潤滑不良引起故障),四多一少現象,少什么呢?少設備潤滑醫生。由于缺少醫生,一些單位設備生病,得不到對癥治療,二是有病亂“投醫”、亂“吃藥”甚至“不吃藥”、“吃假藥”,壞了就換件。一些貴重設備造成早期“夭折”,乃至報廢?,F在對企業缺少的潤滑技術人員的培養已成為當務之急。
潤滑管理是企業設備管理的基礎。一些設備領導忙得焦頭爛額,致力推行各種先進管理模式,就是忘記了抓“摩擦副” 這個基礎問題,導致所謂的新模式成了“空中樓閣”,效果并不太明顯。這就是忽視了設備管理基礎工作要付出的代價。這種情況比比皆是。
無論什么設備,只要一運轉起來,那么這臺設備摩擦副就會有運動有摩擦,有摩擦就有磨損就需要潤滑。一個好的設備管理管理者,或者企業領導者,應當關心的是你企業的設備有多少摩擦副,它們是在什么負荷、速度、溫度和介質下工作。因為,正是這些摩擦副的磨損決定了設備的壽命,全周期的壽命。我們應采用對癥的潤滑劑,最大限度延長其壽命。實踐證明,設備出廠后的運轉壽命,絕大程度上取決潤滑條件,絕對多數設備廢棄都出于摩擦運動部件損壞。
據統計,過去的半個世紀,機械的運行速度、負荷、精度、溫度等有的幾倍或十幾倍的增加,作為設備的血液,重要伴侶——潤滑劑自然要伴隨設備不斷更新換代。
我國潤滑管理己’喊’多年,但大部分企業對于潤滑管理只停留在表面工作,設備天天和油打交道,很難想象在解決處理設備故障中不考慮潤滑、不消滅實際源頭,將如何讓設備故障可控、進行預防維修和預知維修,將如何保障產品交期準時、質量保證、成本合理。
在經濟寒冬時代企業應積極推行潤滑選、購、加、用、管五步管理法實踐落地項目。{王大中潤滑管理技術咨詢中心}愿助各企業設備管理、潤滑管理及相關領域工作者逐步剖析企業應如何實施潤滑五步管理法---現代潤滑管理體系。
王大中教授輔導企業部分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