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8號,安徽天達汽車部件有限公司特邀清華大學EMBA客座講師巨一銘老師開展了為期一天的執行力培訓。員工不創造價值就是公司的負債。任何沒有達到最終所要結果的行為是毫無價值的。員工靠提供好的結果換取薪水,企業靠提供好的結果創造利潤。沒有創造好結果的員工是負債員工,資產性員工能夠為企業提供所需要的結果。 任何企業的發展,只與你創造結果,換取你所需的價值有關。無論是市場不景氣,還是團隊不好管理都不是你不提供結果、不創造價值的理由。無論是老板不懂管理,還是同事不配合都不是你不提供結果、不創造價值的理由。
而員工在企業中不做結果通常有三大根源:A、認識問題(對結果的定義及認知有所偏差);B、態度問題(有情緒、有惰性、不認同、無所謂、應付了事、對待問題或結果視而不見等心理);C、能力問題(有意愿想把事情做好,但又不知道如何獲得結果,往往就會力不從心、缺少方法)。
正是由于以上幾種根源,導致整個企業在執行過程中往往都是只停留在做過程的層面,始終未能達到企業所要的結果,或者所做的結果不盡人意。對待工作更是松松垮垮、能拖則拖,老板在后面推一下動一下,更多只顧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缺少積極、主動、勇于擔當的老板思維。 從而就弱化了整個企業的執行力。
第一講、執行力的認知
1、什么是執行力?
(1)
凡事以結果為導向
(2)
給公司結果就是有執行力
(3)
有執行力,就是必須保證完成任務
(4)
員工與領導者之間的矛盾產生于對結果的定義與認知不同
2、什么是有結果?
(1)
商業的本質就是結果交換
(2)
功勞是結果、苦勞是過程
(3)
衡量一個人是否有能力的唯一標準就是看他做事情是否有結果
(4)
有結果不是做了,而是做到位了
(5)
成功的定義,就是對結果負責
“所謂優秀,就是你交給他一件事情,他做成了;你再交給他一件事情,他又做成了”
——史玉柱
(6)
結果的三大假象
? 態度≠結果
? 承諾≠結果
? 任務≠結果
3、打造干的文化
(1)
用行動創造結果
(2)
拖延是公司發展的大忌
(3)
一個好的行動勝過萬個好的想法
(4)
創造“現在、立刻、馬上干”的文化
(5)
經驗是干出來的,而非想出來的
第二講、狼性執行力的四大心態
1、沒有任何借口
(1)
習慣找借口就是想推卸責任
(2)
執行力差就是心態有問題,態度決定一切
(3)
遇到問題就說是別人的問題,就是等于在原地踏步
(4)
遇到問題要說是自己的問題
(5)
沒有辦法轉換到還有什么好的辦法
(6)
辦法是想出來的
——技法有限、心法無限
2、積極的心態
(1)
喚醒把事做成功的欲望,以結果為導向
(2)
用狼性文化作為企業的執行文化
(3)
善于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4)
提高能力的方法就是不斷練習——單點極致
(5)
學會共贏,敢于付出、善于合作
(6)
學會感恩、學會愛
(7)
停止所有一切的抱怨、相互推諉
(8)
抱怨的根源起源于一個人的“關注點”轉變
3、敢于承擔責任
(1)
責任是萬力之源
(2)
責任勝于能力,100%負責任
(3)
敢于擔當,這是我的問題
(4)
企業需要的是有責任心的人并非善于推卸責任的人
(5)
企業請你來是解決問題而不是制造問題
(6)
企業有問題就是因為沒有人承擔責任
(7)
企業的問題是每一個人的問題
(8)
解決問題、而不是上交問題
4、不要輕言放棄
(1)
信守承諾、結果導向、永不言棄
(2)
不逃避,堅持到底;
(3)
學會擁抱未來
第三講、成功執行的前提
1、絕對服從
(1)
結果提前,自我退后
(2)
絕對服從就是100%執行上級的意圖
(3)
服從的能力大于其它一切的能力
(4)
公司發展最大的阻礙就是高層思想執行不下去
(5)
執行是一切的基礎、有執行才有其它一切
(6)
不理解領導的意圖不足以成為不去執行的理由
(7)
領導永遠是對的
第四講、執行的核心關鍵
1、用心第一
(1)
認真能把事情做對、用心能把事情做好。
(2)
將心注入才會產生結果
(3)
讓員工執行力強的唯一核心就是讓員工把心放在公司
(4)
學會與企業一條心
(5)
努力讓自己成為領導的心腹知己
2、用腦第二
(1)
先用行之有效、后再去創造
第五講、成功執行的命脈
1、帶動
(1)
身教大于嚴教
(2)
領導者要以身作則
(3)
員工只會做你監督檢查的,不會做你要求和期望的
第六講、成功執行的策略
1、敢于實踐
(4)
員工在職場中的不進步多數是缺少行動
(5)
等待永遠不會有結果
(6)
敢干比會干更重要
(7)
經驗來自實踐
2、速度第一
(1)
任何想法變成現實都需要行動、而且要快速的行動
(2)
過去是適者生存、如今是快才能生存
(3)
快才能改變一切
(4)
行動要快
(5)
做事要快
(6)
反應要快
3、及時溝通
(1)
目標清晰
(2)
表達準確
(3)
主動反饋工作的進展
(4)
事前溝通是請示、事后溝通是解釋
(5)
溝通過程中 杜絕“我以為”
(6)
反饋問題時,帶上解決建議和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