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星宇簡介:我國知名風水文化學者,中國易經文化協會會長,著名風水演說家,眾多名星御用風水師,國學頻道、搜狐、太平洋家居網等多家風水專欄作家。出生易學世家,書香門弟,西漢著名易學家梁丘賀后裔,易學泰斗梁真之子。家學淵源深厚,自幼跟隨父親梁真先生學習易經、風水、面相,隨父登山涉水,遍歷中外名山大川,尋龍點穴,足跡踏遍天下。早年受祖上熏陶,得到梁老先生真傳,憑天賦之聰明及術數的緣分,對風水學、面相學、命理學、姓名學等易學領域造詣頗深,尤擅風水姓名學。先后獲得中國易學和諧大使、全國十佳堪輿風水策劃師、中國十大命名策劃師等稱號,并入選《國際易學名人錄》。梁星宇大師精于治學,潛心研究風水文化多年,著有《開運風水密碼》、《瘋狂風水學》、《出賣天機——風水策劃學》、《大風水、大智慧》、《易經征服世界——中國人的驕傲》等多部著作。梁星宇大師創立“生活易學化、易學生活化”的理念,長期服務于佳兆業地產、中海地產、龍光地產、香港合景泰富地產、奔馳汽車、方寸集團、中國人壽保險等在內的數百余家知名企業。《新華網》、《人民網》、《網易》等百家媒體曾聯合報道。
易經,中國文化的本源,以其博大精深的思維模式備受古今中外各個領域專家學者的推崇,被歷朝歷代稱為群經之首、最高智慧。易經,不僅造就了輝煌的八千年中國文明,而且為計算機二進制、物理量子力學、人類遺傳密碼等現代科技領域作出重大貢獻,并成為古今中外企業管理的成功之道和致勝模式的核心思維根基。本刊編輯部特意專訪新生代國學大師梁星宇,解讀《易經》之玄妙。訪談中他聰慧機智、坦率直爽;他提倡新國學,主張國學不能只停留在了解的的層面上,更不能空講大道理,國學要發揚,就一定要融入生活,學習國學必定讓我們受益終身。
梁星宇大師奔馳汽車國學講座
記者:今天很榮幸約訪到星宇老師,久聞您有一個時尚的名字:新一代易學研究者,能給我們解釋一下嗎?
梁星宇:新一代,講的不是腐朽和落后的東西,而是非常有生命力的國學知識,新一代也是力量一代一代的更替,我們是一個開始,從我們開始慢慢傳承國學,希望以后講國學的人都是這樣,講的東西真正的能幫助大眾。
現今的狀況是年紀大一年的人,成熟一點的人更喜歡國學,對國學接觸更多,而實際上現在的青少年更應該了解國學,現在教育更多被西化,西方的教育注重技能的培養,而不關注孩子心靈的成長,我希望可以在年輕人中將國學宣揚的更廣博一些。
記者:本刊想關注的是,如何保證新一代學者所傳播的國學知識是正統的?
梁星宇:我們研究國學的時間至少都是十年以上,中國文化不是很復雜,不是霧里看花,也不是很玄的東西,大道至簡,最難也是最簡單,抓住事物的本質,深入淺出,就像很多年輕的企業家很有作為,而有的人做了一輩子的企業也沒成功,我們接受的是正統的國學教育,我們傳承的當然也是正統的,當然隨著年齡的成長,積累的增加,我相信這些新一代學者的成就會更大。比如孩子學國學,我們教他的是正統文化,但我們從不主張死讀書讀死書,而是要靈活運用。
梁星宇大師最新著作
記者:易學對您的人生有什么影響呢?
梁星宇:易學對我的人生最大的影響是思維方式的改變和感悟力的提高,易經最大的用處不是占卜,懂得了其中的規律最重要,西方是線性邏輯思維,而中國的思維有發散、有歸納、有推理等等多種思維模式,學習了《易經》思維方式就會改變,改變以后會增長智慧。
記者:《易經》是不是適合普通人學?
梁星宇:易經是一個研究規律的學問,之所以在古代都是帝王將相的學問,是因為統治者不希望普通百姓掌握。易經是一門能帶給我們智慧的學問,當然適合每一個人學習,我們宣揚的是一種文化,但不要把它看作是一種神秘的文化,這容易和兩個字掛鉤:迷信,所謂迷信就是迷而信之,我們更多要從哲學的角度去認識它。《易經》再三揭示人生的正途在于:培養德行、增強能力,以及啟發智慧。把握這三點,人生的主動權操之于己,生命也將變得充實也更有意義。
梁星宇的父親是著名國學大師梁真
記者:我們知道《易經》是一部奇妙無比的古書,可是真要學習起來,還真有霧里看花的感覺,請老師指點大眾如何學習《易經》?
梁星宇:易經有幾個原則只要把握好了就不會走入誤區,即《易經》的簡易,不易、變易三個原則,學習任何東西都要學習它的本質,而不是它表面的東西,《易經》是一本“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的書,它值得我們投入精力去認真研習。普通人也能悟得人生處世的良方,達到有節制、知進退、明時宜、懂憂患、通調和的快樂人生境界。
記者:就經典而言,最可怕的是還沒明白經典是怎么回事,就被人裝進了一個或肯定或否定的框中,甚至對于經典中的同一句話,若干學者的不同解釋,就已經讓我們無所適從。
梁星宇:學習有三個層次,首先是分辨這門學問是否讓你增長智慧,然后去提升你的感悟,最后一定要應用在你的生活中,傳統文化幾千年的傳承中,會有一些不符合時宜的解釋,關鍵是要把握其中的本質。
梁星宇為著名演員彭玉伉儷講解風水
記者:學習易經以后會不會反而被約束,比如遇到事情喜歡占卜,如占卜結果不好,會心生煩惱等等。
梁星宇:擅易者不卜,占卜是易學里很小的分支,我們學習到了《易經》中大道,不需要占卜也能具有易經的思維,就是未卜先知,做事就有了一個方向。對于占卜一定要心態放平和,占卜結果只是一個參考,占卜本身也是趨吉避兇。當你總是用固定思維去思考,思維就成為一種悲哀。我們經常說命運把握在自己的手里,這個一點都沒有錯,算不算命,命運都掌握在自己手中,還是要自己努力。
記者:老師在課堂上都提到,學易經要有“玩”兒的心態,對于國學我們都很敬畏,該如何理解你們所說的這個“玩”兒字?
梁星宇:古代“玩”是一個褒義詞,玩是很高雅的藝術,我們這里提到的“玩”是一種心態,學國學不能有沉重的心態,要找到其中的樂趣。
記者:老師對易學中的風水學也都有獨到的研究,據我們調查中國有250萬的人在吃風水這碗飯,而從業者的平均學歷不足初中文化,對于普通人對于風水更是了解甚少,在信與不信間兩難,請老師為我們指導一下。
梁星宇:有些東西,你信,它存在,你不信,它也存在。風水學在易學領域中是一門專項學科,一種有關環境與人互動的學問,是人們長期實踐經驗的積累。從現代科學理論來看,風水學是地球物理學、水文地質學、環境景觀學、生態建筑學、宇宙星體學、地球磁場方位學、美學、氣象學和人體信息學合一的綜合性科學。風水學在生態環境,人類安居生活的指向上尤為理義深厚。古論“天時、地利、人和”,這里說的地利,就蘊涵著風水學的因素。但遺憾的是,很多從業者,為了利益對風水故意夸大,甚至故弄玄虛,實際上風水也是能量的轉化,通過能量的轉化,做到“天人合一”,達到共贏,是我們最美好的意愿。
記者:最后能否用一段話來概括中國文化?
梁星宇:中華文化要找到她的本源和主干。找本源易,找主干難。中華文化的源頭是“六經”,也就是 “大六藝”。馬一浮先生就說過:“國學者,六藝之學也。”而“六經”的第一經就是《易經》,這是古文經學派所說的;而今文經學派則把《詩經》列為首位。古文經學派是從歷史先后排列的,今文經學派是從教學先后排列的。毫無疑問,《易經》是群經之首、大道之源,這是公認的。中華文化的主干是什么呢?儒家說“儒家”是主干,道家說“道家”是主干,后來在西漢末年引進了“佛家”,對中國文化影響也非常大,也有人說“佛家”亦可以為主干。儒、道、佛三家在爭議,而這三家的創始人則生活在同一個時代——“軸心期”時代,好比三兄弟,就對中國歷史實際影響來說,也是難分高低的。
到了隋唐兩宋,儒、道、佛三教鼎立達到一個高潮,同時三教的交流、融合也是盛況空前,到后來是“三教合一”。“紅蓮白藕青荷葉,三教原來是一家。”所以我就一直在考慮一個問題,三教為什么能“合一”?“三教合一”合一在何處?這個“一”究竟是什么?我用了十幾年的時間來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終于發現其實三教就合在“易”上,這個“一”原來就是“易”。“易”是什么?“易”是天地人三才之道,就是一陰一陽之道。這是我所提出的一種觀點。為何這樣講?因為只有“易”可以統貫儒道佛(中國化的佛教)。“易道”就是“陰陽中和”之道。“儒家”崇尚“陽”,而“道家”崇尚“陰”。從這個角度來講,儒家是一種陽剛的文化,道家是一種陰柔的文化。后來傳到中國的“佛家”與中國本土文化相結合,本土文化最有代表的就是易學文化。佛家之所以能在中國大地上生根開花結果,在中國老百姓層面普及開來,就是《周易》里面的一句話:“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此話就在“坤卦”《文言傳》里面。佛家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立即就報”,于是在老百姓那里一下就普及開來了。后來形成了中國化的佛教,其代表就是禪宗,禪宗與易學是完全相通的。所以,中國文化的基本結構,就是“一個中心,三個代表,兩個基本點”—— “一個中心” 為“易道”,“三個代表”為儒、道、禪,“兩個基本點”為“修心”和“開智”。其中這個“禪”就是中國化佛教的代表。我們也可以打一個比喻,中國文化可謂“一條紅線,三顆珍珠”。易是一條紅線,儒、道、禪三家是“三顆珍珠”,是散開的,它們之間有相同的東西,但是也有很多不同的東西,而且這幾家之間還時有爭議。“易”這根“紅線”把三顆珍珠串了起來。這樣,中國文化的基本結構就很清楚了。現在我在全國各地講國學,就是按照這個體系來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