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煦凱,黃煦凱講師,黃煦凱聯系方式,黃煦凱培訓師-【中華講師網】
    互聯網+金融財務培訓管理專家
    54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量
    黃煦凱:重慶金融改革
    2018-06-08 2598

    金融改革:中國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必然選擇(關于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辯證關系的調研報告)——以重慶為例

    重慶金融創新——打造金融、經濟協調中心助推重慶經濟發展

    重慶經濟騰飛——金融創新 打造金融、經濟協調中心

    摘要:金融是經濟的核心,金融與經濟之間的關系是經濟決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經濟。本文正是從金融與經濟的辯證關系入手,強調提升產業結構,擺正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之間的關系以更好地推動地區經濟乃至全國經濟的良性發展??梢哉f是“十二五規劃”的具體體現

    關鍵詞:金融經濟協調中心、創新、改革 產業結構 調整

    作者簡介:黃煦凱 (黃德思),男,漢族,生于四川省馬爾康縣 經濟學碩士 西華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副教授(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碩士) 研究方向:金融、國際金融等;通訊地址:成都市金牛區金周路999號 郵編:610039


    重慶經濟騰飛——金融先行


    建立重慶金融、經濟協調中心的必要性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如果把經濟比作人的身體的話,那么金融就是經濟的血脈。經濟需要金融的媒介作用才能發展,獲得運行的動力。金融與經濟的關系是:經濟決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經濟。金融業能夠吸納、聚集巨額資金,來刺激和推動經濟的發展,并對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起到輻射和帶動的作用。

    當前,現代金融業是重慶經濟發展中的薄弱環節,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重慶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經濟效率的提高。而且外資金融機構的進入已經對重慶經濟造成了沖擊,首先表現在金融業上,加劇了競爭。反觀重慶金融業現狀,各系統(以銀行、證券、保險、信托為主)存在各自為政的松散局面,不利于金融體系競爭力的提高。

    有鑒于此,應該提升長江上游金融業能級,推動重慶政府、企業、金融體系通力合作,改善金融生態,促進區域經濟的繁榮及國際競爭力提高,需要有一個系統來統攬全局,協調各方,溝通信息,整合資源。要優化重慶金融體系的整體效能,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建立重慶金融、經濟協調中心的可行性

    重慶作為引領西部經濟發展與輻射西南地區經濟發展的城市,其金融業的發展及創新不僅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更是國家推動經濟發展而勢在必行的戰略。

    自西部大開發以來,重慶經濟發展也是金融制度、產品,監管方式,金融機制等從無到有的過程。到現如今的“十二五”規劃,更是為重慶金融業的快速發展及創新創造了有利條件:

    首先,其有利因素主要體現在:一是可以最大限度地爭取有利的金融政策來解決本地金融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二是吸引渝外資金和金融機構有序進入,并爭取將其西南地區或者西部地區的營運中心設在重慶。三是可以充分發揮對周邊金融市場的輻射作用,吸引更多資金進入重慶,強化重慶地區的融資功能。

    其次,重慶特殊的經濟區位優勢為金融業帶來發展機遇。重慶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將為加強與經濟發達地區經濟合作、強化對西部特別是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輻射提供廣闊的發展前景?!笆濉逼陂g,重慶經濟仍將保持高速增長、經濟活力將空前增強,西部大開發的實施效果也將更加明顯。在此過程中,重慶及周邊地區企業、居民對金融服務需求的顯著增長,將促進區域金融市場規模的迅速擴大、金融市場領域進一步拓展,從而加快推進重慶的金融現代化進程。

    另外, 重慶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呼喚健全、完善的金融體系以及相應的金融創新,為其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使其獲得持續發展的強勁動力。現如今的金融創新不能從草創階段各子系統的角度出發,而應該取點為面,達到金融體系各個子系統功能的最優以及其整個金融體系的功能最優。因為僅是從各個子系統局部角度出發、各自為政提出的相應對策,不能全面解決信息資源不能共享、使金融推動經濟的作用和功能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的問題。

    二、立足現狀,著眼未來——打造重慶金融、經濟協調中心

    有鑒于此,若有一個以政府信用和領導為堅強后盾的中心樞紐,起到統攬全局,協調各方,聚集力量,整合資源,廣納信息,推進研發等作用,就能對重慶經濟的結構調整和快速發展起到強勁的推動作用,更能服務于重慶作為西南經濟橋頭堡、對西南經濟的建設和發展起到輻射作用。

    重慶金融、經濟協調中心就是以此為目的和宗旨的構想:通過其所屬各子系統功能的最優發揮,來使重慶金融、經濟協調中心的總體功能發揮達到最優,以它的融資、投資功能,更好地推動重慶經濟快速發展。

                             

                          重慶金融、經濟協調中心系統功能構想

    金融、經濟協調中心近期關注的焦點:

    1、構建信息收集、整理、研發、傳遞的機制,并形成對各子系統功能的聚集效應,使信息資源在系統內的傳遞和共享暢通無阻;

    2、針對銀行機構重疊的現狀進行適當的整合、科學的搭配;存貸方面,在留住和培育本地現有優質大客戶的前提下,吸引更多渝外優質客戶入渝;建立風險防范和控制的長效機制(防火墻),完善相關規章制度,加強風險控制的力度,力求穩中求進;

    3、房地產方面,既幫助其拓寬融資渠道,又要加強對其資金使用的監管力度,保障資金使用的安全和回報。在保障城市工薪階層住房需求的前提下,大力滿足高檔住宅、別墅的資金需求,以帶動重慶相關產業和經濟的發展;

    4、農村金融方面,在服務“三農”的基礎上,使資金的流向更趨科學合理,且具有前瞻性;

    5、中小微企方面,在仔細調研的基礎上,對中小微企進行審核篩選,在資金支持上扶優限劣;

    6、對外交流方面,利用重慶區位、政策等優勢,吸納渝外資金、產業項目、技術、人才。


    三、重慶金融經濟協調中心構想者視角——

    避虛就實對重慶金融、經濟發展的問題淺析及對策

     打造重慶經濟協調中心的構想,是筆者長期關注并思考的結果,但由于地域限制以及信息不對稱等原因,只能相對宏觀地提出以下問題和對策:

    (1) 金融四大支柱

    1、 銀行業

    問題:

    (1)銀行業門類不齊全,結構層次不分明,導致競爭不充分,分工不明確,優勢不能互補,運行效率難以達到最大化;

    (2)業務發展緩慢,存貸總量規模偏小,既與當前重慶經濟發展速度不相匹配,又抑制了重慶經濟的迅猛發展;

    (3)信貸投入不足,結構性矛盾凸顯,有悖于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的初衷,不利于資源的充分利用和經濟效率的提高;

    (4)資源分配不均,區域貧富矛盾凸顯,不利于整個區域經濟的平衡發展;

    (5)信貸管理制度不健全,仍存在漏洞和隱患:

    (a)抵押擔保成本高、風險大;

    (b)適格的承貸主體少,難以落實債權;

    (c)全面風險管理技術的缺失,導致防范和控制風險的能力較低。

    對策:

    (1)要建立以政策性銀行為基礎,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為主導,地方性商業銀行、中小型股份制商業銀行、外資銀行、村鎮銀行等為補充的結構合理、層次分明、競爭充分、分工明確、優勢互補、運行高效的銀行體系;

    (2)為了使銀行體系資產總規模達到合理水平,應為各類銀行制定差異化資產規模目標;逐漸增加具有較大資產規模銀行的數量;

    (3)加大信貸投入,優化結構;

    (4)平衡資源分配,解決區域貧富矛盾問題,確保整個區域經濟的平衡發展;

    (5)加大信貸管理制度建設力度,消除監管真空。


    證券業

    問題:

    (1)證券市場主體數量偏少,發展相對滯后:上市公司數量占全國上市公司總數的比重相對較低,上市公司總股本和總市值占全國的比重仍然偏小,證券交易量相對全國比重偏低;

    (2)上市公司的質量和效益有待提高:上市公司產業、行業過于分散,優質產業的核心競爭力的聚集效應偏弱;

    (3)證券經營機構數量和規模需要進一步擴大,中高端業務比如投行、自營、資產管理等業務的入所占比重較低;

    (4)業務發展失衡,對業務的資源配置不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證券市場資源優化功能的發揮;

    (5)證券市場缺乏高端人才;

    (6)重慶直接融資內部市場發展不平衡,債券市場發展落后于股票市場;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比例不平衡,債權融資規模較小。影響優質大型企業和高成長性中小企業上市,不利于擴大流通股比重。

    對策:

    (1)針對“兩江新區”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充分發揮證券市場投資、融資、價格發現和資源優化配置等功能。加快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步伐,充分利用以股票、債券等形式進行籌資的金融脫媒趨勢,發展公司債券市場,適時推出金融期貨,多渠道增加直接融資比重。增加IPO等投資銀行業務以及資產管理等高端業務,鼓勵制造業、房地產業等在資本市場發行股票、債券,通過直接融資渠道,更有效地籌集資金;

    (2)通過并購、重組等方式,提高上市公司整體質量。采取差異化策略,解決重慶上市公司整體規模小、行業分散、競爭能力弱等問題;

    (3)促進轄區證券公司實現質的飛躍,在嚴格遵循有關監管要求的前提下,鼓勵西南證券在現有業務的基礎上開拓資產管理、融資融券、利用股指期貨進行套期保值等業務,通過適當的方式實現規模的快速擴張,使之向現代大型綜合類券商的方向快速發展,成為長江上游重要的融資、投資平臺;

    (4)通過對重慶本土證券機構增設網點、改造升級以及引進渝外證券機構等方式,擴大重慶證券業規模。同時,注重提高證券業務的開拓創新;

    (5)發展機構投資者,提高投資者整體素質;

    (6)引進和培育證券業高端人才;

    (7)制定鼓勵企業上市優惠政策,推動重慶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中小企業改制上市,提高企業的直接融資比重。


    3、保險業

    問題:

    保險業業務單一,分支機構數量偏少,保險資金相對不足,資金流向未達到優化配置目的,產品結構不太合理,功能單一,服務水平有待提高,市場監管力度不夠,導致市場離規范化發展尚有一段距離。在引進外資機構方面尚需加大力度。

    對策:

    推動保險業務創新,并通過創新不斷提高保險密度和深度。引進各保險機構在我區設立分支機構,爭取更多保險資金直接投資江北。建立保險公司和保險中介機構協調發展,產品結構合理、服務水平良好、功能發揮充分、市場規范發展、監管依法高效的現代保險市場體系。

    鼓勵設立保險研發機構、客戶服務中心,爭取國際著名的保險經紀公司、公估機構在重慶設立分支機構。繼續鞏固和深化國有保險公司股份制改革成果,拓寬保險資金運用渠道和保險服務領域。加快開發個性化保險新品種,滿足多層次保險需要,發展網上保險、遠程理賠等業務;發展養老、醫療保險,發揮商業保險在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中的重要作用;積極設立重慶市江北區農業保險公司,發展農業保險、責任保險。


    4、信托業

    問題:

    信托業處于初創階段,信托在重慶整個經濟發展中尚未起到應有作用,在房地產業中沒起到應有的融資平臺作用,從而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整個重慶經濟發展。

    對策:

    大力引進信托公司,支持已入駐的信托公司做大做強。


    (二)農村金融:

    問題:

    隨著城鄉統籌改革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中小微企從鄉鎮起步,所以重慶農村經濟迫切需要金融支持,尤其是一些地方特色產業項目的發展壯大迫切需要大額貸款融資。但目前農村金融主要存在以下困難和問題:

    1、農村金融政策性投入不足,對資金需求缺口大。新農村建設所需大量基礎設施的投資金額大,還貸期限長,資金需求政策性特征十分明顯。同時,農村金融發展的重點產業項目,資金需求大,項目政策性強。這都需要政策性金融的大力支持,使得商業金融力所不能及;2、金融結構不合理,農村金融機構數量少,金融機構功能不健全,直接導致農村金融服務缺失。這首先使得融資、投資雙方的金融信息采集面臨困境。對金融機構而言,相較城市企業而言,向鄉鎮企業放貸時缺乏財務報表、數據資料等資料作參考,用于考慮是否提供信貸的調查溝通時間過長,再加上貸款規模往往不大,金融機構往往不愿意承擔向農村放貸的時間和成本。對農村鄉鎮企業而言,金融服務缺失使其獲得金融知識和信息的渠道有限。即便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比較健全,但對金融產品的了解認識、形成需求和最終使用更多是來自于金融機構網點介紹。相較城市而言,農村對金融服務的潛在需求難以得到滿足,加劇了供需矛盾;

    3、農民、農業中小企業融資難。農村金融機構,農村信用社,農業銀行,郵政儲蓄等沒有滿足農民、農業、農村的資金需求,反而使資金大量流向城市。

    對策:

    1、加強政策引導,完善重慶農村金融發展相關政策。鼓勵國家開發銀行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產業化項目等的開發性金融支持。爭取市財政對涉農金融機構及其涉農貸款所得稅和營業稅等稅收進行財政補貼的政策。設立農村金融服務專項獎勵金,用于獎勵對農村金融服務貢獻較大的基層金融機構和從業人員。出臺多條農村金融創新鼓勵扶持政策,支持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試點工作,給予財政補貼,幫助試點機構實現健康發展;

    2、改革完善重慶農村金融機構,建立完善的農村金融體系和金融機制。加強金融體系建設。健全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形成金融支農合力。發揮農商行在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作用,加強對“三農”信貸的支持。完善郵政儲蓄制度,建立資金回流機制,增強其在農村地區的儲蓄、匯兌、支付服務等功能,增強其對新農村建設的資金投入。引進外資,服務“三農”,鼓勵在重慶的外資銀行設立村鎮銀行;

    3、完善金融所有制結構,創新重慶農村信貸模式。


    (三)中小微企

    問題:

    中小微企在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科技創新與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當前一些中小微企經營困難的問題主要在于企業融資難。金融產品的種類和層次不夠豐富,市場功能還有待進一步提升,金融市場創新和發展的任務依然十分緊迫。

    對策:

    加大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力度,充分利用對外開放的有利條件,在更高領域、更深層次開展合作與交流,高起點推進金融產品與服務創新。在重慶擴大開放,建設城鄉統籌發展試驗區的進程中,金融業成為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多樣化將更好的滿足企業融資需求。在當前國家實行從緊貨幣政策、中小企業通過間接融資較難的背景下,創新直接融資金融產品顯得更為必要。



    (四)對外交流

    問題:

    渝外金融機構偏少,渝外資金流入規模偏小,可持續發展缺乏更多好項目的支持,缺乏對金融中高端人才的吸引力,研發能力相對薄弱。

    對策:

    引進渝外金融機構,補充其金融體系,達到合作、補充的目的,又可引入新的金融資源、經營理念、 管理經驗;

    招商引資,吸引渝外資金來重慶投資;

    引進好的投資項目;

    加強金融人才的引進與培育。金融產業的發展和金融中心的建設需要金融、經濟、法律、財務和計算機等方面專門人才。要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和激勵措施,吸引高素質金融人才來渝發展、創業,優化金融人才發展環境。


    (五)房地產金融

    問題:

    隨著重慶經濟發展與人才聚集,對高品質住宅或別墅的剛性需求遠未得到滿足,房地產業高、中、低比例不夠合理,融資渠道單一、狹窄,較少使用信托、債券、股權等融資方式,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重慶房地產業的發展,使得重慶本來具有的通過房地產業和制造業并駕齊驅共同拉動經濟發展的優勢和特點得不到充分的發揮和表現,延緩了重慶經濟發展速度,影響了重慶經濟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策略:

    在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導向的前提下,開拓融資渠道,創新投融資模式,平衡好建設資金。銀行、資本市場、信托等互相配合,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互補,以此推動重慶房地產金融的發展和完善,以此加大投資力度,使重慶房地產業的發展帶動其他相關產業(如建材、紡織、家電、就業等)的發展,與制造業的發展并駕齊驅,一起拉動重慶經濟的發展。

    四、實施效果展望

    經濟與金融的關系是經濟決定金融,金融又反作用于經濟;金融是經濟的核心。 對重慶金融業問題及對策的分析,需要長期的實地考察和調研,而重慶金融創新對重慶經濟騰飛、產業結構調整的推動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打造重慶金融、經濟協調中心的構想不僅是解決重慶金融、經濟現存問題的當前措施,更是確保重慶金融、經濟穩健、快速、科學發展以及經濟結構合理的長效機制。以上《規劃》(調研報告)就是筆者根據經濟與金融的辯證關系所做的戰略構想,以實現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升級和金融改革,與“十二五”規劃、十八大報告以及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精神高度契(吻)合、一脈相承,已得到業內人士及許多專家權威的高度評價和認可。根據他們初略估算,若按規劃的思路實施,其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將非常巨大,有人估算其產生的GDP可高達幾十萬億之巨,其實施能在渝培育許多優質企業,從金融的角度出發實現產業之間的無縫對接和保持合理的比例,進而提供許多新的就業崗位,為解決民生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實現“領導得榮譽,企業得利潤,群眾得實惠”的目標。這是筆者(及其團隊)長期關注、研究金融、經濟問題的結果(結晶)。

    后記:美國著名的經濟史學家查爾斯?P.金德爾伯格(Charles Kindleberger)在其名著《世界經濟霸權1500-1990》中曾意味深長的說,一個國家的經濟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生產性”,歷史上的經濟霸權大多經歷了從“生產性”到“非生產性”的轉變,這就使得霸權國家有了生命周期性質,從而無法逃脫由盛到衰的宿命。美國國內消費與投資不匹配。由于美國國內很多產業轉移至國外而導致產業空心化,而且大多數美國國民都是寅吃卯糧,超前消費,儲蓄非常少,利用美國的世界貨幣優勢大量印刷美圓和國債,導致消費虛高,推動資產價格上漲,積累了大量泡沫,為次貸危機埋下了伏筆。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脫節。金融本來應該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結果在美國最近幾年龐大的虛擬經濟遠遠超過了相應的實體經濟,使得金融資產市場成了賭場,為次貸危機的爆發埋下了隱患。美國由于其自私的打算在全球產業分工的U型鏈條中高居研發的優越位置,而將它認為的高能耗、高污染的加工、制造轉移至包括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使其產業空心化而失去了“生產性”。這是一個 “非生產性”( 去生產性)的過程,同時也是經濟虛擬化的過程,這過程的完結就使其經濟再無往日的榮耀,害人又害己。實際上,這種“生產性”不僅是霸權國家盛衰的重要基礎,也是一般國家經濟繁榮與衰退的基礎。歐洲國家的主權債務危機有其歷史、體制和自身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這些國家的經濟失去了“生產性”。

    一國經濟只有具有“生產性”, 經濟發展才有堅實的基礎和新鮮的動力,否則就是空中樓閣,倒塌只是遲早的事,經濟安全與金融安全的關系就是這樣。說白了,一國的經濟、金融全仰仗它的制造業。制造業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基礎、就業的大水庫、改善民生的主渠道、社會財富的根本來源。制造業真正強大起來,我國經濟發展才有良好的基礎。反之,制造企業的環境如果繼續惡化,中國經濟發展將會失去基本動力。時下,黨中央提出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以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四化”(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關鍵還是在于中國的工業化是否能順利完成。

    歐債危機也是歐洲經濟發展模式失敗的結果。長期以來,歐洲在消費主義思想的主導下,奉行消費至上的觀念,致使國內儲蓄不足,寅吃卯糧現象嚴重,政府和私人部門長期過度負債。長期的高福利政策是歐元區諸國財政負擔沉重一大誘因。這些國家一直奉行高福利的社會經濟政策,執政者出于選舉的需要,不敢對經濟和社會體制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長期維持高福利的社會保障體系,造成了財政的入不敷出,不得不依靠舉債度日。

    以上《規劃》(調研報告)是筆者在總結西方國家金融(經濟)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啟示的基礎上萌生的,目的就是要擺正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關系,扶植和培育優質產業,夯實實體經濟的基礎。


        作者簡介:黃煦凱 (黃德思),男,漢族,生于四川省馬爾康縣 籍貫:四川成都,經濟學碩士。 西華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副教授(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碩士);主要成果 :1、比較中外助學貸款嘗試建立"教育發展銀行"《武漢金融》 2004年 第07期2、關于我國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資本金的思考<<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04年 第02期3、運用分析熱力系統的熵理論分析中國金融生態《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6年第3期4、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資本市場規范發展的關鍵《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4年第9期5、中國金融生態:現狀、成因及對策——基于“熵”理論的分析《當代旅游》2011(8)


    研究方向:金融、國際金融等;長期關注和研究中國和世界以及區域金融、經濟的動態并有獨立思考。

    完成時間:2011.12.13

    通訊地址:成都市金牛區金周路999號 郵編:610039






    上一篇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 www.transparencyisgood.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色欲AV|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有限公司|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川人|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日韩专区| 国产精品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 福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限乱码| 福利国产微拍广场一区视频在线| 国模无码视频一区| 理论亚洲区美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毛片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无码| 波多野结衣一区在线观看| 日本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播放| 日韩毛片一区视频免费| 国产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久久久久久久精 | 亚洲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网站 |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性| 麻豆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最新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乱码 |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经|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尤物| 性色av闺蜜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22|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 亚洲第一区二区快射影院| 理论亚洲区美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色欲AV|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