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們做道士的人身份有一定的特殊性,我們需要有寬闊的視角,把宗教問題、心理問題、社會問題結合一起探索;更由于我們面對的來訪者,他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價值取向都將和我們產生思想上的碰撞。在幫助來訪者的過程中,無疑也是幫助我們道人在度人時的內在成長。問道是一個求真、助人自助的職業,宗教信仰的力量在求助者作心理咨詢中發揮了不少的作用,絕不是一種迷信、神秘的東西,而是超越了技術和行為的一種深層信念----無量子。
一、對未來不確定因素的認知
現代人的現實焦慮有“房奴、車奴、孩奴”的因素,大部分的現實焦慮我們有調整欲望、降低目標等方式方法來幫助求助者進行自我成長。少數一些人經歷了一些不能推測、無法預料和操控的事情,例如喪偶、失獨等,還有對“疾病、戰爭、意外、災害”的深層不安全感,我們無助,對自身無法控制的可能性感到深度不安。
求助者希望或幻想事件有一個“合理化解釋”——這樣的事情為什么會發生在我的身上?我為什么受這些苦?比如佛家說因果、講輪回,有些災難甚至不是因為過去,而是平衡未來的,考驗你的心性、覺悟能力和承受力……比如耶穌受難記里,因為世人都犯了罪(人人都有原罪),耶穌不愿我們就這樣白白的死,只有耶穌代替人們受難……比如,道教的占卜,人們遇到不順利的事情就會到宮觀里去請道長給算命問卦,看看自己未來的運勢如何,也想找到自己倒霉的原因,特別是一些生病的人,請道長化一碗符水喝下去,以求達到治病的效果……民間信仰更是深入民心,九成的人都相信風水,招財物成了當下最流行的飾品,沿海一帶家家請財神,戶戶供關公,他們認為親人去世了,但將來的某一天在天堂或者地府我們會再次相逢……于是人們想到:所有隨機發生的事,都是老天爺安排的、有原因的,還可能有另外一層意義。
道教對自然鐵律的掌握程度和高超玄妙的運用藝術,遠遠超過其他所有的宗教,這在道教修煉的妙術中獨具重大意義?!爸\事在人成事在天”的精準意義,在于積極主動并且懂得自然規律的人,最善于配德于天從對因果的態度來看道教的積極人生。
宗教信仰幫助人們認識到世界是無常的,不幸是有可能發生的,當人們受到意外事件的傷害、認為這是可能的,然后在這個基礎上生活下去、接受生活的不確定性。
二、信仰價值的存在
“相信和敬畏”是具有巨大能量的,對人性、對人的價值的敬畏,對他人的理解和寬容,對未來的期待……在中國我們說“舉頭三尺有神靈”,把他人當成自己的鏡子,不苛求、多自省。佛教說的“眾生皆佛性”在西方耶穌說“每個人都是上帝的化身·我是明智的主的化身·你們是隱晦的主的化身”;什么是得道?什么是佛性?道教所說的自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由此可見:天地萬物都是由”道“生出來的?!钡馈白值谋玖x是運動的源頭,即太陽,上帝。這就是天地萬物的本源,即終極真理;大部分宗教都鼓勵人們向善、行善、利他、助人,通過修行理解出一種對他人的責任,為他人而服務,把人性的光輝和積極行動的力量達到更高的境界。而積極、善意的行為,在社交中一定會得到些同樣積極善意的回饋,這是自我價值的重新聚焦、也是對自身社會支持系統的一次重新構建,從完全關注自身個體的“不能和不幸”,到更多關心他人、包容他人的“可信可為”。
三、自我行為承擔責任
眾所周知,道家談化解,預知出未來,并化解災難。佛家談因果,上帝說為世人贖罪、禱告就會獲得原諒。來訪者愿意傾訴時,是再次回憶事件并進行“理性歸納”,當他能完整表達時即獲得第一次治療。而我們傾聽和理解讓來訪者獲得第二次治療--被接納。當第三次我們引導來訪者進行思考、自省,尋找自己的責任和調適空間,不再糾結于“外境有哪些錯”,而是考慮目前遭遇的事件能夠幫助我們獲得哪些成長,最終達到最理想的自我成長狀態。
有這么一個故事,一個人信仰道教神仙。當家鄉遭遇洪水時,其他鄰居都逃走了并勸他快逃,他拒絕了,說神仙會來救我的。當護衛隊劃著救生艇來救他時,他拒絕了,說神仙會來救我的。當洪水淹沒到他的脖子,飄來一根浮木,他拒絕擁抱浮木、心里想神仙會來救我的。無論是鄰居、護衛隊、浮木、都是神仙的使者。人要有信仰,不要有執念。把成熟完整的哲學宗教理論,單純的看成迷信或不吃藥、不打針甚至斂財手段,我不贊同;因噎廢食、棄之不用、更不敢茍同。
在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現代社會,人們為了生存,承受著來自外在環境與自身需要的重重壓力,尋求心理咨詢也如同生病求醫一般平常地走進了人們的視野和生活。個體的心理健康與和諧社會密切關聯,“當有信仰的人越多,社會越是祥和,并越令人產生愉悅,也可能變得越發和諧?!?
四,求仙問道也是心理咨詢
其實,宗教信仰有時會比心理師還顯重要。僅從日常生活中已經接受的某些宗教詞匯來分析,我們就會看到,有些字眼本身,就具有安撫心靈的作用。比如“天堂”一詞,在這次江蘇衛視的節目里,就被心理師所用。他告訴那個失去女兒的父親,他的女兒在遠方,在天堂,可能正看著他,女兒肯定也不愿意父親活得這么憂傷。心理師最后還頗有深意地暗示父親說,在幾十年后的某個時間里,我們都要去那里。也就是說,早晚大家會見面,在天堂里見。顯然,那位父親聽了進去,他的表情有很大的放松,激動的情緒得到了片刻的宣泄。還有郭臺銘赴板橋慈惠宮參拜,致辭時郭臺銘表示:媽祖幾天前托夢給他,叫他要出來為臺灣做事。而郭臺銘說,他會遵從媽祖的指示。因為臺灣人都信仰媽祖,所以郭臺銘說始祖支持他,也是一種心理作用,讓信仰始祖民眾也支持他,這就是宗教的作用。
此外,除了通過心理師疏導與治療,讓人的靈魂得到片刻安寧外,人們需要使自己的心靈能持久地保持純潔與安寧,至少不怨恨,或者更大膽一些說,讓自己的內心充滿喜悅。
總之,無論是出于政治、經濟、文化、自然災害等原因,不是說人們一定不能產生心理疾病,而是說當人們的心理產生疾病時,不要逃避,采用科學的態度,對癥下藥,使得他們敢更正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并且,相關人員需要引導病人主動找充滿著愛與憐憫的人,給自己進行心理疏導。而且,宗教能給人以安寧與平靜。當有信仰的人越多,社會越是祥和,并越令人產生愉悅,也可能變得越發和諧。
五,道醫對病人生病求神的引導
道醫,是以老子《道德經》的“道”為基本理論,以老子《道德經》的“道”為核心內容,以形神兼治為手段的醫學及發展出來的道醫學流派。道醫不是道教,是道教長生不死思想的理論實踐促動下,由教內宮觀到道士學著、教外道家學者以醫弘教,以醫傳道,以醫自濟濟人為手段而自然演化出的一支醫學流派。它介入于道教之中的文化思想,又有別于道教之外。由于道醫能治病,很多道醫為了制造神秘感與謙虛,便將功勞歸功于神靈,所以很多人得病之后會去求神,道教符水治病的人也不在少數。雖然我學了幾年的草藥,但我卻不行醫下藥,因為大多數來洛書草堂來找我的人,都是在策略管理和心理上的咨詢,所以我更認為我是一名心理咨詢師。很多人身體出現的疾病,我告訴他們一些道教養生的方法,慢慢的也會得到改善。特別是一些財運不好,事業低落,面臨選擇感情破裂,重大疾病面臨生死者找我咨詢比較多。
健康咨詢的對象究竟是哪些人?凡是生活、工作、學習、家庭、疾病、康復、婚姻、育兒等方面所出現的心理問題,一旦求助者體驗到不適或痛苦體驗,他們就會去燒香許愿,或請符化水,因為他們相信這一切道長們都是可以化解的。
六、心理咨詢與商業咨詢與道的結合
求仙問道也是心理咨詢,也是為了尋求擺脫困境解決問題,以便恢復心理平衡、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增進身心健康。 為了適應現代化的工作和生活節奏,人們越來越重視自身的認識和關注,隨著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漸漸關注如何全面提高生活質量,比如提高學習和工作能力、保持最佳工作狀態、維護安寧的生活環境、協調家庭成員和社會成員的人際關系。如:孕婦的心理狀態、行為活動和生活環境對胎兒的影響;兒童早期智力開發;兒童發展中的心理問題;青春期身心發展的不平衡;社會適應問題;性心理知識咨詢;男女社交與早戀等;青年獨立性和依賴性的矛盾;友誼與戀愛;成就動機與自我實現性問題;擇偶與新婚;人際關系;擇業、失業與再就業;中年及更年期人際沖突、情緒失調、工作及家庭負荷的適應;家庭結構調整;更年期綜合征等;老年社會角色再適應;夫妻、兩代、祖孫等家庭關系;身體衰老與心理衰老;老年性生活等。
六.無量子談道教的改革之路
由于后世道教漸漸與老莊之學的核心理念和宗旨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疏離;二是世界已經進入現代和后現代,科技高度發達,文化多樣性逐步為人所知并認同,相應地,人文社會科學和哲學也發生了重要的轉型。這對道教從宇宙觀、神仙道,到符箓、齋譙形成了無形的壓力。
我認為作為一名道教徒應該像王重陽祖師一樣,在道教仙丹害死帝王,上層人士開始反感道教的時期,積極改革全真教(派)為道教主流教派之一,嗣老君遺教,秉東華(東華帝君)演教,上承鐘(鐘離權)呂(呂洞賓)傳教,開宗于輔極帝君王重陽(開派祖師) 。以“三教合一”、“全精、全氣、全神”和“苦己利人”為修行宗旨,并逐漸包容、合并了太一道、真大道和金丹南宗,開啟了道教濃墨重彩的新篇章。
在宗教中國化政策方面,道教占了極大的優勢,所以現在是一個復興時期。道教要想有自己廣大的信眾,不能一味的談法術,談神仙。要做一名聽眾,一名心理咨詢師,讓信眾可以將自己的心結解開,當他們有罪時,誠心認罪懺悔時,道長們要給人赦罪,讓他們有赦罪感,勸解向善本也是道教的宗旨,當信眾遇到困難時,道長們要積極的出謀劃策幫助他們,當然,這要看每位道長的修為。要讓信眾從心里把你當神仙,當軍師,對你產生依賴感,做一介真正有信仰的信士,這樣才算好。
隨著西方文明的沖擊,科技的高速發展,道教也應該要與社會相適應,中國過去的四大發明,與道教都有關系,可近幾百年來,有哪項重大發明與道教有關呢?道教也需要科學發展觀,也需要中國夢。(本文內容由無量子收集整理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