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規劃全面解析與未來產業發展方向》
0.5天,可以根據客戶要求增減內容
王傳寶教授
課程提綱:
一、“十四五”規劃出臺與“十四五”時期宏觀經濟的大背景
1、大變局:疫情對世界政治和世界經濟的沖擊
2、大重構:后疫情時代全球產業鏈的變化與調整
3、大格局: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解讀
4、大攻堅:三大攻堅戰與中國經濟新發展階段
二、產業發展的大背景:“十四五”時期中國經濟長期發展趨勢
1、從總需求與總供給看中國經濟長期增長
2、防止陷入“中等收入國家陷阱”
3、五大發展理念引領中國深刻變革
4、經濟增長的三大動力來源
5、近年中國出現的幾個重要拐點
6、中國經濟將現“四大分化”
7、中國經濟新體系與新時代中國經濟新信號
8、未來中國經濟增長新趨勢與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三、“十四五”規劃解讀與“十四五”時期政策展望
1、 “十四五”規劃的核心要義:三個“新”
2、 “十四五”規劃中出現幾個“首次”
3、“十四五”規劃的邏輯起點和亮點
4、“十四五”時期要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5、“十四五”規劃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六個“新”和十二項重要領域的工作
6、“十四五”時期高新企業的發展機遇:實現六“新”奮斗目標的12項重要舉措簡要解讀
四、“十四五”規劃主要內容簡要解讀
1、“十四五”規劃主要經濟社會指標
2、“十四五”規劃全部十九篇六十二章簡介
五、“十四五”規劃重要主題與政策展望
1、實施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進一步擴大消費內需
2、繼續對關鍵領域進行投資:兩新一重與建筑行業的機遇
——新型城鎮化建設
——新基建
——國家重大戰略項目
3、推進創新和加大研發是重中之重,增強自主可控能力和推進數字化
4、經濟結構優化升級
——聚焦數字化發展
——提升制造業競爭力,發展轉壯大新興產業
——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支持服務業發展
5、綠色發展、碳中和及其對各個行業的沖擊
6、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吸引更多外資流入
7、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
8、推進結構性改革,在“雙循環”和“十四五”規劃中釋放增長潛力
——戶籍改革方面
——土地改革方面
——國企改革方面
——宏觀政策方面
9、共同富裕
六、“十四五”規劃關于國家未來產業發展解讀:“十四五”規劃之“第三篇 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 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
1、關于“第八章 深入實施制造強國戰略”解讀
2、關于“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解讀
3、關于“第九章 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解讀
4、關于“第十章 促進服務業繁榮發展”解讀
5、關于“第十一章 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解讀
七、從“十四五”規劃看“十四五”時期若干產業投資方向
1、消費升級特別是服務經濟、服務貿易
2、數字經濟
3、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綠色制造
4、綠色、低碳、減碳產業,綠色新能源(以新能源汽車為例)
5、科技創新
6、金融服務
7、基建(大都市圈)和新基建(5G、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領域)
8、其他產業投資方向
——生命健康/醫療健康
——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關鍵零部件
——節能環保(水務環保)等
——人工智能……
八、從安徽“十四五”規劃看安徽未來產業發展方向和徽商銀行投資方向
1、關于“第六章 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之“專欄4 科技重大專項”解讀
——集成電路
——人工智能
——新型顯示
——新材料
——新能源
——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
——智能制造與機器人
——生物醫藥
——公共安全
——生態環境
——生物種業
——現代農機
2、關于“第十二章 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現代化水平”解讀
——增強產業基礎能力
——優化提升產業鏈供應鏈
3、關于“第十三章 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解讀
——構筑產業體系新支柱。
——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新材料、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高端裝備制造、智能家電、生命健康、綠色食品、數字創意十大新興產業。
——重點培育新型顯示、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人工智能、智能家電5個世界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先進結構材料、化工新材料、生物醫藥、現代中藥、機器人、核心基礎零部件、高端裝備制造、云計算、網絡與信息安全等30個左右在全國具有較強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重大新興產業基地。
——加快培育未來產業。實施“3+N”未來產業培育工程,前瞻布局量子科技、生物制造、先進核能等產業。充分發揮量子計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測量研發領先優勢,支持一批量子領域“獨角獸”企業加快成長。加快生物基新型仿生材料、基因工程、再生醫學等成果產業化落地,推動聚乳酸、呋喃聚酯、生物基尼龍等生物制造領域重點項目建設。加快小型移動式鉛基堆工程化產業化步伐,提升核屏蔽材料等相關配套產品競爭力。在分布式能源、類腦科學、質子醫療裝備等細分前沿領域,培育一批未來產業。
4、關于“第十四章 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解讀
——推動制造業轉型發展和優化升級。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促進煤炭、鋼鐵、有色、化工、建材、家電、汽車及零部件、紡織服裝、醫藥、食品等傳統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開展新一輪大規模技術改造專項行動、節能環保提升行動和設計能力提升行動。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打造現代建筑業產業集群。綜合運用市場競爭淘汰、企業兼并重組、產能減量置換等方式化解過剩產能,提升傳統產業資源利用效率。
——鞏固制造業基礎支撐地位
5、關于“第十五章 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解讀
——支持發展工程設計、咨詢評估、法律、會計審計、信用中介、檢驗檢測認證、會展等商務服務,提高專業化水平。推動電子商務與旅游、汽車、農業等協同發展,加快發展旅游云商、汽車O2O、特色農產品電商等電商平臺。
——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促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大力發展醫療康復、健康管理、心理咨詢、中醫藥養生保健等服務,促進體育旅游、體育傳媒、體育會展、體育經紀等發展。全面放開養老育幼服務市場。
——大力培育服務業新業態新模式。推動智慧物流、服務外包、醫養結合、遠程醫療、遠程教育等新業態加快發展,引導平臺經濟、共享經濟、體驗經濟等新模式有序發展。
6、關于“專欄9 “融會觀通”服務業重點工程”解讀
——現代金融
——會展經濟
——文旅觀光
——商貿流通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