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書說: 人死有氣,氣能感應,影響活人。所以自古以來,便有墳墓有吉兇之分之說。認為是否能過上幸福生活,與祖先所葬之地有一定關系。在墓相學上,人類將死者的尸體或尸體的殘馀按一定的方式放置在特定的場所,稱為“葬”。用以放置尸體或其殘馀的固定設施,稱為“墓”。在中國考古學上,兩者常合稱為 “墓葬”。 我國古代墓葬是一種復雜的文化現象,墓址的選擇要看風水。自古以來,人們都很重視墓地的選擇,作為人類的一種文化行為和現象,幾乎是伴隨著華夏文明誕生而延續至今的人們常常把墳墓比做樹木。樹木,除了有根、干及枝葉之外,還會開花結果。在墓相學上,如根主墳墓、干主雙主、花主繼承、果實上主子孫等。因屬于根的墳墓,就像樹木依靠根部吸收養分以供其成長的原理一樣,與家庭的繁榮有密切之關系,所以沒有墳墓的家庭,必定會招來衰運。子孫的繁榮,往往與好的墳墓有直接關系。因此,建造墳墓時,務必要選擇吉相,而避免兇相。按照中國八卦來說,活人主陽,死人主陰。因此活人所住之屋被稱陽宅,死人所居之所便是陰宅。墳墓便是陰極,所以如果選擇陽光照不到的地點,其家運就無法冒隆。除了選址之外,墓葬的后期看護也是一門學問。如 土壤不足,且會積水的墓地,就要趕緊填土。樹木的枝葉從周圍蔓延到墓土上來時,就要加以剪除。樹根蔓延到墓地內時,就要砍你樹木或鏟除樹根。因東南側有高大的建筑物,而使墓地在正午之前得不到陽光照射的話,就要考慮遷移墓地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