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良鴻接受中國發行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香港《大公報》專訪
中國發行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香港《大公報》對謝良鴻進行了專訪,談及年輕人進行副業創收,謝良鴻表示,鐵飯碗的時代已經過去,很多人面臨工作的不穩定性,網絡技術推動了副業的熱潮,特別是年輕人選擇的副業,基本都是與他們興趣愛好相關,把興趣變成職業,是年輕人比較向往的工作方式。
盡管部分職業看起來門檻相對較低,但淘汰率很高,“一些如劇本殺NPC等職業剛剛入行幾乎可能說沒有門檻,但想要做出成績,取得一定的認可度可能就需要在這個行業里不斷打磨,這個可能反而需要更高的精力投入,從而影響主業的發展。其實,任何行業都存在一定的壁壘,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行為,并不能讓年輕人真正獲得成長,反而更容易在各種職業轉換中迷失了自我。”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對職業最好的境界就是“精于此道、以此為生”,永葆一顆向上的初心,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大公報》是迄今中國發行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也是1949年以前影響力最大的報紙之一。1902年(壬寅年)由英斂之在天津創辦,是中國迄今發行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1936年4月10日上海版發刊。版本包括:泰興《大公報》 、重慶《大公報》、香港《大公報》 、天津《大公報》、上?!洞蠊珗蟆?,《大公報》一度支持過國民黨的內戰政策,1948年后因立場有所改變受到當局迫害,重慶版一度被強行接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大公報》重慶版、上海版先后停刊。天津版改名《進步日報》,旋又恢復原名,遷至北京出版,主要報導財政經濟和國際問題。2016年,《大公報》與香港《文匯報》合并組建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