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到很多朋友對養生感到默然,認為生命是父母所給,能活多久都是命中注定,把生命交割給了老天,認為體質是先天父母所給,再調也是沒用的,為此,我有不同的看法,希望與朋友們共同探討一下,父母所給只是生命的開始,但生命的過程與養護是跟我們的生活習慣密不可分,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使您受用一生,就算您是科學家、名人、醫生,工程師,或者有非常多的錢、先天體質非常棒,但如果您沒有好的生活習慣,那等于是把命交給了蒼天,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文明告訴我們,中國古代的長壽者,如李時珍、張仲景、孫思邈等都有養生的學問和經驗,給了我們很多的總結,下面我來舉個文人的例子:
蘇東坡是我國歷史上北宋的著名文學家、詩人,也是當時的文壇領袖。他不僅精通文學,而且性好醫藥,善研養生,且對養生之道常勤于總結,有自己獨到精辟的見解。
蘇東坡寫的四句養生口訣,強調了情志調適、生活習慣、運動健身、飲食節制等四個方面的養生要點,即使在今天看來,也是非常有道理的。
“無事以當貴”是指人在情志上應該快樂逍遙,忍讓平和,知足常樂。凡事應當做到有勞有逸,勞逸結合,不要把名利得失看得過于重要,更不要疲于奔命。
“早寢以當富”是指在生活起居上應該具有良好的習慣,特別是要早睡早起,切不可夜生活過度,甚至無度。細觀當今之世,一些人整夜搓麻跳舞,甚至吸毒,除自己不得安睡,造成一身病痛外,還影響到周圍人們的正常生活,殊為可惜,更殊為可恨可嘆!
“安步以當車”則強調了適當運動的重要性,特別是健步行走的養生保健作用,現在已得到養生家們的認可,故有“步行是最好的運動”之說。步行健身可以舒經活絡,暢通氣血,提高免疫抗病能力,只要持之以恒,自然百病難侵。
“晚食以當肉”是指不饑不食,知饑方食,當饑而食。即使是粗茶淡飯、蔬菜野果也會像吃肉一樣香甜。如果飲食不知饑飽,特別是飽食無度或嗜食肥甘辛辣、生猛海鮮,食物得不到很好運化、吸收,食飽傷脾,增加胃腸道功能的負擔,自然就會影響到生命的節律,削弱自身的免疫力,從而危害身體健康。 朋友們,你們現在能夠理解了嗎?“我命在我不在天”,請不要將自己的健康和家人的健康托付給上天,老天爺的事情很多,他顧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