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對中國的互聯網產業而言是冰火兩重天的一年,上半年還過得風生水起的公司,下半年可能就陷入了財務危機。就連BAT也紛紛停止社招,以躲避資本“寒冬”可能帶來的風險。甚至有分析稱,90%的互聯網企業會死于此次資本寒冬。這一斷言或許有些夸張,但互聯網產業增速的放緩則是不爭的事實。
劉強東在“2015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表示:未來的風口可能不是在互聯網而是在傳統行業。作為企業家,劉強東的判斷并非空穴來風。
經濟新常態倒逼傳統產業升級
國內30余年的經濟快速發展,造就了人類經濟發展史上的奇跡。然而,幾年來受國內外多種因素的影響,GDP從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轉變。
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這些問題會因為之前GDP的高速增長而被有所掩蓋,但當增長速度減緩時,原有被覆蓋的矛盾隨之凸顯了出來。因此,我們只有兩條路可選,其一,想方設法繼續刺激經濟,使其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其二,提高增長質量,優化結構,提升效率。
中國過去的經濟發展主要依靠大規模的投資、出口,在產業結構上以人口密集型的產業為主,低廉的勞動力和原材料成本使得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現在,這些有利于維持高增長的因素正在消失。由美國波士頓咨詢集團發布的報告《全球制造業的經濟大挪移》顯示,以美國為基準(100),中國的制造成本指數則為96,雙方間已十分接近。這意味著中國制造所依靠的成本優勢正在消失。
另一方面,全球經濟危機后,發達國際普遍提升了自己的儲蓄率,中國的出口和對中國的投資都因此受到影響。再加上中國產品低成本優勢的減弱,這使得,如果不提升產業結構將很難保證國內經濟長期穩定的發展,甚至會掉入“中等收入國家陷阱”當中。

劉華鵬老師在晉煤集團金鼎公司講授業績倍增的銷售實戰技巧
中產階級的迅速崛起
今年的“十一”黃金周期間,共有40萬中國游客赴日本旅游,在日本消費高達53億元。根據報道,在不少商店產品剛一放出就被大陸游客搶購一空,使得“爆買”一詞成為日本2015年年度熱詞。近年來,這類新聞頻出報端,中國消費者強大的購買力讓世界震驚。
中國的中產階級因為經濟的發展而迅速壯大。麥肯錫在《下一個十年的中國中產階級》報告中預測,到2022年,有76%的中國城市家庭將達到中產階級的收入水平,并成為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主要動力來源。而中產階級的比例在2000年時僅有4%。
山寨產品曾經遍布中國市場,它們通過模仿、抄襲市場上流行的產品,并通過國內在人力和資源上的成本優勢,使得山寨的產品具有正品的基本使用功能和相似的外觀,但價格上卻要低得多,以此迅速鋪向整個市場。盡管做工粗糙且有著很多的小毛病,但在國人收入還普遍較低的時候,仍然受到了不少人的追捧。
不過這種狀況正在發生改變,山寨廠商面臨著越來越困難的發展環境,除了與社會對于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提升、生產成本的增加的原因外,中產階級的崛起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一般而言,中產階級大多受過比較良好的教育,對于生活的品味都有一定要求,同時他們對于社會發展有著更強的責任感。這些人已不會再使用山寨產品,需求下降,山寨廠商的生存條件自然變得愈發艱難。不少山寨企業已經走到了十字路口,要么轉型,要么被市場淘汰。
山寨不僅是一個產品范疇,更滲透到了中國制造的文化當中,從而形成了中國制造的底層心理?!盎钤诋斚隆钡膽B度,讓不少企業只看到眼前利益,不謀求發展未來的競爭力。這種山寨心理短期看或許能制造出國內繁榮的表象,但從長遠看,不僅不利于企業的發展,更不利于國內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
互聯網對商業思維的重構
正因為國內傳統產業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將阻礙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因此,國家將“互聯網+”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希望借互聯網的力量完成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以最快的速度縮減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這意味著未來會有更多的政策和資源用于對傳統產業的提升,其中蘊藏著大量的機會。
互聯網將成為像水、電一樣的基礎設施,極大地提高企業的效率并降低成本。有人預言,在未來沒有現在所謂的“互聯網企業”,所有產業都會與互聯網深度融合,沒有“觸網”的企業必將被市場所淘汰。
近年來十分火熱的O2O就是傳統產業觸網的產物,過去的線下服務都被搬到了網上,人們只要通過APP就可以選擇自己所需要的服務,而不用再東奔西走,這的確帶給了人們方便,提升了生活質量。然而,互聯網對傳統產業的重構遠不止現在的O2O這么簡單。
今年的上半年對“互聯網+”和“+互聯網”的討論異常熱烈。如果僅僅將互聯網看做是工具,那么,互聯網也只是企業新的銷售渠道,而在其它方面則依然沿用舊有的模式。剛剛過去的“雙11”購物節,銷售額再創新紀錄,但在這異常漂亮的成績背后,我們不禁要思考,參加活動的企業究竟從中獲得了多少利潤?恐怕這個數字并不高,甚至有不少企業在做賠本的買賣。電商平臺所擁有的強大比價功能,很可能只會讓企業陷入無休止的價格戰當中,而對企業效率、利潤的提升沒有任何幫助。
互聯網使得人類實現了前所未有的互聯互通。隨時在線,在全球范圍內溝通、分享成為人們生活的新特征。由舊式思維所組建的公司已經無法適應這個“美麗新世界”的要求。對思維的重構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首要任務,也是關鍵所在。
互聯網打破了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賦予了消費者更大的話語權。“消費者是上帝”在這個互聯網化時代有了更深刻的含義,企業不僅要聽取消費者的要求、為消費者提供良好的服務,更重要的是賦予消費者權利,一種能夠參與到價值流中各個環節的權利。當消費者變為產消者,產品的研發、生產、營銷、售后服務都將隨之發生重大變化。企業不僅能從中獲得更高的利潤,同時,也擁有了一批忠誠的客戶。
國內不少企業都存在高層管理人員一言堂的現象,在中小型私營企業中尤其普遍。這種管理方式雖然比較高效,但受制于決策者自身的水平和所掌握信息的限制,也容易出現決策上的偏差,特別是在市場快速變化的今天,決策失敗將會為企業帶來巨大損失,這使得科學決策的必要性愈加突出。
通過云計算、大數據等相關技術的使用,可以從海量的數據中分析出市場的變化趨勢,而分析出的信息可以輔助企業高層做出更為正確的決策,未來的商業決策都將是以大數據為基礎的科學決策。
結語
曾有國外人士撰文預測,中國有可能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中再次落后于世界發達國家。所謂“第三次工業革命”有兩大特點,其一,是勞動力成本在總成本中的比例將大幅降低;其二,企業要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的需要。的確,中國的不少傳統產業都面臨著成本上升,競爭力下降的困境,然而,國內飛速發展的互聯網卻為傳統產業的脫困提供了可能。
下一個風口是傳統產業并不僅僅是預言,而正在成為事實,一些企業已經開始實踐了。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