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名酒,都有各自獨特的風格,那么,汾酒那悠悠飄過幾千載獨特的清香,究竟來源于哪里?
1. 汾酒是種出來的——種植文化
《本草綱目》有“蜀黍北地種之,以備糧缺”。古稱“蜀黍”的高粱起源于非洲,也是中國最早栽培的谷類作物之一。其口感澀,質感粗糙,但其淀粉含量高,適宜釀酒。
汾酒的釀酒原料來源于晉中平原和呂梁地區的特產,即無任何污染的“一把抓”的優質高粱為原料。使用大麥、豌豆制成的“青曲”為糖化發酵劑,以巧妙的方式流淌出一股股清香,散播著醇香和甘甜!
2.汾酒的水源豐富而優質——地域文化
對于釀酒業而言,水是至關重要的要素。用行話來說,水是酒之血,曲是酒之骨。
汾酒是用800米深的地下泉水為釀造用水。地層中鍶、鈣、鉬、鎂、鋅、碘、鐵、鎂元素含量高。不僅利于釀酒,且這種水質,本來就是對人體有益的天然優質礦泉水,對人體有著醫療保健作用。
1933年,著名的釀造專家方心芳來到杏花村考察時,曾對水源進行了分析化驗,認為杏花村泉水水質極佳,用以釀酒,酒質必良。
3.獨特的釀造秘訣——釀造文化
“人必得其精、曲必得其時、器必得其潔、火必得其緩、水必得其甘、糧必得其實、缸必得其濕、料必得其準、工必得其細、管必得其嚴”,這是著名的汾酒釀造十大秘訣。
上佳的水源、無污染的原料、加上釀造秘訣、再加上“清蒸二次清,固態地缸分離發酵,清字當頭,一清到底”的傳統操作工藝,才成就了杏花村汾酒的美味與特色,酒液晶亮、清香幽雅,醇凈柔和,飲后余香。
時值今日,大家都在談各種養生。其實讓自己身心“干凈”是最簡單最樸素的養生……
國家規定每升白酒甲醇含量,不得超過0.4克,汾酒卻只有0.064克;
鉛含量國家規定不得超過0.001克,汾酒只有0.00004克,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酒中有益物質總脂含量,國家標準中每升含量不得少于2克,而汾酒達到4.4克。
酒在《本草綱目》中實為“藥”,具有行氣血,活經絡的作用,汾酒亦如此。
5.觀其色,聞其香,品其味,體其韻——品鑒文化
學習酒水品鑒的時候,通常在明亮處用眼睛正視與俯視,輕輕搖動酒杯,記錄其色澤、清亮程度、沉淀及懸浮物情況,仔細觀察酒的顏色、粘稠度、掛杯效果等。
一般來說,香味越重的酒齡越短,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窖藏過的酒經過時間的老陳,酒的柔和度增加,而香氣則減弱了。
喝少量于口中,使酒液接觸舌尖、舌邊、并平鋪于舌面與舌根,全面接觸味蕾,然后再鼓動酒液,使之接觸口腔內各部位;品味酒的醇甜、醇厚、豐滿、細膩、柔和、諧調、凈爽等各方面的情況。2—3秒后將酒緩緩吞下,然后將酒氣從鼻腔呼出,以判斷酒的回味及刺激性等情況。
汾酒具有“酒液晶瑩透亮,口感綿甜豐滿,清香味美,純正爽口,余味悠長,是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
6.通往精神世界的玉液瓊漿——詩酒文化
中國是一個以詩傳世的古國,又是一個盛產名酒的古國。從很早時代起,詩與酒就交織在一起,結下了不解之緣,從而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中國詩酒文化”。
古往今來,在中國詩酒文化形成的過程中,涌現出許多傳誦至今的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