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運華,張運華講師,張運華聯系方式,張運華培訓師-【中華講師網】
    54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量
    張運華:如何成為一個有思想的人
    2016-01-20 13817
    “獨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這句話自五四以來就成為中國人精神的理想。從小學起,教科書里就告訴我們,要敢于懷疑權威,要有自己的思想。可是想一想,我們活到今天,有多少自己的思想呢?這些思想又能給我們的人生帶來怎樣的轉變呢?我們在小學和中學接受應試教育,分數至上,很少有自由思想的空間。到了大學以后,一下子面對五彩繽紛的世界,不同的價值觀、不同的人生的方向,發現自己沒有取舍的標準。懷抱很遠大卻顯蒼白的理想,卻不知如何開始行動;未來似乎充滿希望,又似乎離現實非常遙遠。許多人漸漸選擇了一條道路,卻仍然覺得遠離自己的本心;另一部人選擇了隨大流,周圍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卻想不明白這樣做的意義。 


        我們也許會從師長和同學那里,從網絡上得到一些關于專業、社會、政治、人生的意見,通過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來分析抉擇,得出一些自己的觀點,乃至于能與同學辯論。但這些觀點不系統、很可能只是一家之言。而最關鍵的是,這些觀點只關注于外在世界的一些局部,對于人生的重大問題沒有回答——乃至于很少有人覺得自己能想清楚這些重大的問題。對于一些現實的學業、求職、愛情等問題,這些觀點也經常顯得很空洞、不切實際。 


        工作了之后又怎樣呢?現代社會節奏非常快,一些行業的工作量很大,還要應對很多現實的問題,升職、評獎金、工作中的各種關系,更有家庭需要照顧。一位師兄告訴我,他有一段時間下班回來之后,非常疲憊,困得根本沒有精神讀書。他說許多人工作后非常懷念上大學的時光,覺得那是自己一生中思想和人格達到的頂峰。如果工作相對輕閑——這是少數,隨著閱歷的增加,思考的深入,對許多問題能有一個更務實和透徹的認識。但是這一生應該做什么?如何才能實現理想、改善社會? 


        另有一些人選擇追求理想,不隨大流,不走尋常的道路。他們是可敬可佩的,但相當多的人走得很坎坷。不走尋常路,自然要承擔很大的壓力,而信仰的力量是否強大到讓我們克服困難昂揚向前?我們生活在社會之中,我們的智慧是否足夠明晰,使得當我們認為自己卸下社會的枷鎖時,我們拋棄的不是糧食和水?隨大流是安全的,因為能常與人溝通,如果離群索居,我們怎么保證自己不會墮入到自己的情緒和成見的小世界里? 


        “獨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對我們如此重要,如何才能實現呢? 


        思想之于人生,猶如一張地圖,上面不僅標明了各處的景致、風光,也標明了我們的目標和現在的位置。所謂有思想,不是說對一些地圖上不相干的地方有一些繁復斑駁了解和猜測,而是關注于人生社會的大問題,就好比地圖的整體、地圖中的一些重要特點和我們的起點、終點、中間的路徑。同時,思想中蘊涵了行動,我們有了地圖就是要去走一條路的,而實踐也是檢驗思想是否正確的標準。科學上的定律需要用實驗來驗證,關于社會人生的思想則需要靠我們的生命體驗來驗證,否則就只是一堆假設。 


        我們說一個人思想自由,是說他基于自己獨特的生命體驗和思維方式,能夠提出許多新的、有益的見解,與前人的見解相對照而能給人以啟發,不是說他不顧前人的經驗胡想一套、妄自尊大;我們說一個人思想深刻,是說他具備透過表象發現問題關節點或實質的洞察力,不是提出一些與實事不符的片面、古怪的觀點。我們說一個人思想開放,是說他能不斷學習,原原本本地領納別人的觀點、立場,進而能同情地體會作為前提的生命體驗,不加入自己的曲解;有疑處闕疑(暫時擱置),待有足夠的知識儲備時再從一更高的觀點溝通人我,使各自思想的不足得以彌補、優點并行不悖;不是說不加鑒別地一味吸收、實則未領納其本懷,吸收得多了,不同觀點錯雜無序,就在心里打架,然后再用攪糨糊的方式強行調和。 


        思想需要訓練才能自由、深刻和開放。我認為訓練思想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是心態,要心懷溫情與敬意。談到認識就要談到認識者和認識的對象,那么認識者與對象的關系就很重要。是對立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的關系,還是沒有關系?這決定了認識的過程中我們所選取的視角。如果我們以仇恨去看世界,得到的只有仇恨的理由;如果我們以冷漠的心看世界,得到的只有一堆冰冷、割裂的信息。以愛心和敬畏的心與世界互動,我們才能欣賞它的美和神奇。“仁者與天地萬物為一體”。“民,吾同胞;物,吾與也”。愛心縮短了我們與萬物間的距離,敬畏給與我們平等的眼光,去除了自我中心的態度。溫情與敬意使我們的認識更加客觀。所謂客觀,并不光指事實是客觀的,也要求認識的方式、思維的模式要能依據事物本來的面目來呈現它。認識物要用物的規律,認識心要用心的規律,都是事物本身的規律,在與它真誠互動的過程中去體會,而不是用一個成見到處套用、百病包治。 


        大愛和敬畏為我們提供了求知的動力。對未知領域沒有敬畏、對真理不熱愛,真誠的好奇心從何而生呢?對人類的苦難沒有悲憫、對生命沒有敬畏,又何以研究政治、經濟、社會以奉獻人類呢?沒有對生命真諦、世界美好的追尋,又何以鉆研文學、歷史和哲學呢?大愛和敬畏是指引我們追尋理想的強大推動力,中國古人講“主敬”、“涵養”,正見得心態對為學的重要。大愛和敬畏可以對學問,也可以對師友,恭敬心可以使我們能更好地向老師和同學學習。基于大愛和敬畏,也容易養成反省的習慣,反省自心需要有面對真理放下自我的力量,這種力量正可以從愛與敬中產生。 


        二是閱讀,要廣泛地閱讀獲取各種知識,對人類各文明源頭的經典尤其仔細揣摩。知識是我們思考的材料,所謂“思而不學則殆”。建立完整的、系統的知識結構對我們思考問題至關重要。我們會說,我的興趣沒有那么豐富,對許多東西就是沒感覺,不想掌握這方面的知識。興趣可以靠大愛與敬畏來拓寬。如我對歷史沒有興趣,但想到我的祖先曾經生活的圖景我一無所知,而祖先的付出正是我今天的生命之所由來,而了解人類社會的演進趨勢也依賴于對歷史的學習,那么我會希望去了解歷史而知道祖先們的生存狀態。 


        如何培養大愛與敬畏,又如何讓自己的知識結構系統化呢?就要靠閱讀人類各文明源頭的經典,如中國的儒釋道經典,西方的古希臘、基督教、伊斯蘭教經典等。讀經典,正所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人類文明演進中許多根本的關懷和思維方式最初形成于這些經典之中,因為是原初的,所以最少有限制和僵化,為一民族力量的源泉。后來的歷史的進程往往是基于這些根本的關懷和思維方式而向前推演,應著不同的時代特點而有新的發展。一些觀念,有可能后人加以曲解,等走到極端后又反過來,全盤否定之。而不管是堅持還是否定,都已離開了這一觀點提出時的歷史緣起和初衷。而最終,還要靠有識之士深入經典,或多文明交流、多經典相參來解決。此外需對古圣先賢存一份愛與敬。何以千百年來那么多仁人志士都從他們那里得到生命昂揚向前的力量呢?需仔細體會圣賢的用心,圣賢何以成為圣賢,將經典中的話與自己的生命相聯系。可以參見朱熹夫子《讀論語孟子法》。 


        古人講讀書要按“經、史、子、集”的順序。大致的可以說,“經”是經典,用以接通民族文化的源頭,建立人生的大本大源;“史”是歷史,學史知文明的進展、演變,而以“經”中之精神將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各種資料整合成一系統;“子”是歷史中各思想家、仁人志士的作品,因為他們的努力使在文明演進中麻木的精神得以復蘇,人們尋到時代的方向,從他們的反思和探索中,我們更接近生命的真諦、歷史的真相;“集”是各時代的文集,通過它們,我們能豐富經典和歷史的血肉。對于文科來說,這一順序仍然有其適用性,對于理科來說,學科中的核心思想以及學科歷史的知識也非常重要。 


        三是閱歷,要有深刻且廣泛的生命體驗。生命體驗是一個觀念產生的源頭。要理解一個人為什么說出一句話,為什么這樣說,而不是那樣說,就需要進入到他的語境中,對他的生命體驗有一種同情的了解。要理解經典,也需要有一定的人生實踐的體驗才可以。有一些詞匯,如“仁愛”、“大愛”、“善”,我們以為沒什么,人人都知道。但以這樣的概念來讀《四書》、佛經或《圣經》,則很容易將之平庸化了。讀到“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得到了善的啟示,就把它緊緊地守護在心間,決不失去)“三月不違仁”則不知所云,不知到“服膺”和“不違”的是什么東西,那又是一種什么狀態。又讀到“克己復禮為仁”,則不免要批判。而如果參加過一些慈善活動則比較容易理解什么是“仁”。一位同學參加奉粥后這樣寫道“覺得他們每一個人的笑容都是那么天真無邪,充滿愛的光輝,那是心靈如此潔白安定的人才能散發出來的。” “在這個活動中,每個人無不懷著一顆謙卑慈善的心在為他人做著自己能做的事情,想想夫子所說的‘大同’世界也就是這般了吧。” “僅僅只是一天,我已經感覺到自己在改變。這樣想的時候,頓覺人生無限遼闊與富足。” 


        在慈善活動中,心是打開的,直接地體會到什么叫善良,什么叫感恩,在團隊中傳遞著愛,因為終于完成了任務而快樂,知道世事的艱辛而折服內心的輕狂。我們大學生想得多做得少,一股書生氣和孩子氣,太關注自己的一點小苦小樂,缺少勇往直前、披荊斬棘的精神。做成一件事情不容易,需要有從整體看問題的眼光和放下自己的見解隨順他人的胸懷,還要有果斷和敏銳的洞察力,還要頭腦靈活,要有堅強的毅力。如能在實踐活動中培養這些品質,則生命越來越豐滿和充盈,思想也遠離偏狹而容易包容、開放。 


        四是團隊,要找到一個追求理想,并有自由討論氛圍的師友團隊。人的心有一個特點,就是容易沉浸在某種特定的狀態中,以為這就是生命和世界的全部了。戀愛中的人看世界會覺得很美好,失戀了就覺得很灰暗。同樣,很少有人愿意去懷疑自己的觀念的正確性。特別是經過獨立的思考得到某個結論,這時往往只從自己的立場出發,覺得這是天經地義的,不愿意聽,乃至根本不認為會存在其它的觀點和可能性,就愿意沿著自己的道路一直走下去。能挽回這種一意孤行的過失要靠三種回饋機制,一是自我反省,二是實踐,三是與人討論,特別是一群人的討論。 


        水流而愈深,火傳而不熄,在團隊中的講習討論是最好的激發新思想的方式。我認為要營造一個有效的討論的氛圍需要具備幾個要素:一是共同的目標和前提;二是討論者互相尊重乃至欽佩;三是大家,至少是組織者愿意清空自己去體察別人的感受,領納別人的思想,即愿意舍己從人;四是參加討論的人要對實際的情況有了解,所謂“無情者不得盡其辭”。每種觀點的提出都有它所以提出的生命體驗作為基礎,了解這個觀點是從什么角度、什么立場上提出的,則一切的觀點不但不相違背反而相輔相成,共同構成我們對事物的全面認識。此外,組織討論還需要有敏銳的邏輯思維和洞察力,將大家的觀點按總別、本末、因果、次第進行歸類,并調整討論的節奏。 


        我參加過一個會議,他們的討論浸潤在一種溫情當中,每個人講話時我都能感受到對其他在場者的關愛,而不管他講得好不好,在場的人都很自然地發現其中閃光的地方給予鼓勵,并把討論向前推進,沒有隔膜,沒有排斥。相比之下,我感慨自己與人討論問題時,有時好像剖析得很深刻,而內心卻是一種干澀、寒涼的感覺,處處在與人對立,用自己的深刻去解構、去剖析,卻沒有好好從對方的角度去同情地理解,看對方的出發點在哪里。究其原因,還是自己在說話的時候,已忘卻了對聽者、所說者的關愛與敬重,把自己和他人割裂了、對立了。 


        上面是僅就思想而言。團隊的重要性不只于此。一個團隊更重要的作用是在相互扶持中,讓人有繼續前行的勇氣和動力。更積極地來說,內心的光明、潛能、智慧需在與他人互動中彰明、顯揚。個人的發展都需要團隊作為平臺,改善社會的事業也得依靠團隊來成就。 


        這四點總結起來,似乎正好是耕讀社的理念:“晴耕雨讀,陶養心靈,圣賢為伍,師友同行。”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 www.transparencyisgood.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窝窝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孑伦AS |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浪潮AV| 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夜夜嗨| 成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九九 |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成人午夜电影| 中文字幕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 国产不卡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视频亚洲一区|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无码一区二区在线| 日韩好片一区二区在线看| 天堂va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免费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码欧美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www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91福利国产在线观一区二区| 91成人爽a毛片一区二区| 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88|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无码AV一区二区| 色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牛牛| a级午夜毛片免费一区二区|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北岛玲在线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