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本身必須是一個很開放的系統,必須和外界不斷地交換信息,不斷地接受外面的信息。再成功的企業文化的模式,不能把它固化下來,如果一旦固化下來,就等于和外界封閉起來。
在外因不斷變化的情況下,企業文化對企業來說是把雙刃劍。日本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發展比較迅速靠的是企業文化,而現在日本處于一個停滯狀態,例如松下的成功是因為企業文化,現在的停滯也是由企業文化造成的,一開始對日本企業發展非常有利的東西,現在都成了它發展的阻礙,所以企業文化就是把雙刃劍。像年功序列工資、所有零部件都是自己干(“肥水不流外人田)等觀念和做法,現在都成了阻礙自己發展的因素。
年功序列工資就很難把沒有成績的員工淘汰掉,把成績好的員工真正提升起來。工人的工資也是靠年限而不是績效。在今天的網絡經濟時代,這種做法顯然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另外,像“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觀念與網絡經濟時代的要求是相悖的:現在要求企業盡最大可能進行外包,過去企業自己產品的部件都是自己生產,現在有的人可能做得更好,為什么不讓給別人做?外包的方式就可以滿足網絡經濟時代的要求。
所以對企業文化來說,企業本身必須是一個很開放的系統,必須和外界不斷地交換信息,不斷地接受外面的信息。再成功的企業文化的模式,不能把它固化下來,如果一旦固化下來,就等于和外界封閉起來。
總之,企業文化的觀念必須根據市場的變化而變化,并且把這個觀念貫徹到每個人的身上去,繼而形成這種企業文化的氛圍,實際上,這句話說起來很簡單,但是做起來很復雜,不管哪個環節有一個人出現一點問題,整個系統都轉不動。從這個意義上上說,技術和設備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觀念,觀念不改變,計算機是傻瓜,它不會有邏輯思維,它會的只是你設計什么,它給你打印什么,你輸入垃圾,它出來的還是垃圾,它會比你做得還糟糕,它會以最快的速度把更錯誤的東西給整出來。
企業文化的咨詢工作在國內是最難的,外國的咨詢公司最大的劣勢就在于不熟悉中國的文化大環境;國內的咨詢公司包括研究企業文化專家最大的劣勢就在于并沒有多少人有實踐經驗,有的人甚至在靠“忽悠”致富。
所以,企業文化理論和實踐的轉型勢在必行,這是新經濟條件下對企業的要求,企業文化必須由“務虛”向“務實”轉型。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