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華:如何讓中國人更幸福?
告別單純的經濟GDP崇拜,將焦點從經濟GDP逐步轉向社會GDP,讓兩種GDP同步增長。世界許多國家都紛紛從經濟GDP至上轉向到國民幸福指數,把健康、教育、就業、環境等作為社會發展的目標。如此看來,以幸福為導向來創造經濟,締造幸福中國,更應成為全中國人為之奮斗的方向。
對于幸福,我國古人歷來就有不同的看法,陶淵明說:“黃發垂髫,并怡然自得”。“安得廣廈千萬間,大批天下寒士俱歡顏”是杜甫給出的答案。單看“幸福”二字,“幸”字,上面為土,代表要有立足之地;下面為¥,代表要有錢;而“福”字左邊為示字旁,理解為信仰和禮節,右上為一口意為衣食無憂和暢由的話語權,右下是個田,代表自然環境。答案很明顯,金錢、房產、食物、良好的自身素質、話語權權利,并且與自然環境保持和諧的關系,這才是幸福。但在英國“新經濟基金”組織出臺的一項全球范圍“幸福指數”排名中,“幸福指數”排名靠前的卻是那些經濟落后的國家。21世紀以來,我國GDP保持年均兩位數的高速增長率,但經濟增長的同時,國民的幸福感卻沒有同步增長,而在經濟政策導向轉向幸福之后,如何評價是否是幸福經濟,就看作為經濟細胞的企業有多幸福。企業的幸福指數,也讓人們頗為關注。
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什么樣的企業是幸福企業殊難有統一的標準,但什么是不幸福的企業卻很容易判斷,至少以下四種企業都是不幸福的:
1.老板幸福,員工不幸福。
黑磚窯是此類企業的極端例子。老板吃香的喝辣的,拼命壓榨員工,這樣的企業不是幸福企業。有數據表明,中國企業的質量問題很大一部分是受到不公正對待的員工故意“搞破壞”所致,靠低成本,低工資,壓榨員工是建立不了幸福企業的。
2. 員工幸福,老板不幸福。
此類企業多為國企,進了國企的員工普遍衣食無憂,在良好的福利下過起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好日子,而國企的老板卻是看似風光,背地受傷。縱有良好的創造財富的能力,卻苦于沒有保有和分享財富的機制。有錢卻不能花,天天看著快速增長的財富,卻與己無關,心情越來越郁悶。這一現狀使得好多國企老板變成了“兩院院士”,不是累的生病進“醫院”,就是貪污受賄進了“法院”。
3.企業幸福,原料商不幸福。
今年的3.15特別行動中,曝光了部分品牌火腿腸在食品生產中使用瘦肉精的事件,一時間風波四起,得到了全社會各界的關注,而事件的根本原因是企業給供貨商的壓力太大,賣火腿腸的企業銷售額突破了500億,但養豬的農戶卻分享不了利潤增長的喜悅。有知情人士透露,豬農之所以給豬喂食瘦肉精,不僅僅是因為能賣個更好的價錢,更是由于企業高達的70%瘦肉率的指標。換句話說,是企業對上游產業鏈的過渡壓榨導致了本次“瘦肉精事件”。
4.企業幸福,顧客不幸福。
經濟學教科書上說,資本家寧可把牛奶倒進大海也不給窮人喝,如今中國的房地產商寧可讓房子空著賣不出去也不會降價出售。中國當下最賺錢的行業無疑是房地產行業,房地產企業是幸福的,但中國的買房人卻是不幸福的。房地產行業不肯降價是因為手里有的是錢,“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再加上旺盛的剛性需求,房價自然不會降。但企業太幸福,而消費者不幸福勢必引來政府的強力調控。俗話說的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幸福的企業需要全方位的幸福。從員工到老板,從下游銷售商到上游供應商,只有整個價值鏈幸福,才能稱作幸福的企業。
依法設立的,以盈利為目的的公共經濟組織叫做企業。《莊子·外篇·篋第十》里記述了盜跖對“盜亦有道”的理解,只有做到智,圣,勇,義,仁五點,才可以算作真正的大盜。盜亦如此,何況企業。俗話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道德和仁義是人們安身立命的根本,任誰都不能違反,盈利雖為目的,但不可為之損害他人,或使他人感到不幸。
為了更好的創造幸福經濟,企業不僅要為自身牟福,更應該為增進全人類福祉而努力,把推動人類文明與社會進步作為企業發展的終極使命。不幸福的企業,應該努力去掉不幸福因素,向幸福企業轉型,這樣才能匹配幸福中國,讓幸福指數不只是嘴上喊喊而已。在宏觀政策扶持和微觀企業自身努力雙方結合之下,我們期許幸福經濟時代會早一天到來。
陳錦華老師
知名華人演講家、暢銷書《心靈動力》作者
博客:https://blog.sina.com.cn/chenjinhua01
陳錦華最新培訓視頻: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A1NDIyMDQ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