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師,各位前輩,大家早上好。
我是張靖笙,后學是一名70后,雖然已經參加工作20年了,但對于培訓業還是新人,2012年才承接了第一筆企業內訓業務。我上世紀95年畢業,畢業后第一份工作是一家國有四大行的核心業務系統的程序員,就是現在俗稱的碼農,典型的草根理工男,而且這第一份工作一干還干了七年,沒有升遷過。
可能我后來的職業生涯就豐富多彩一些了,時間關系,這里就不多說了,想更多了解我的朋友請百度“張靖笙講師”。
我所建構的課程體系是圍繞企業數據的相關問題而展開,下面,請允許我向各位老師介紹和分享我課程體系的一些基本的理念和內容。
簡單來說,我的課程體系要和學員們探索的,是這三方面我認為當前中國企業都要面對的,也是當前企業信息化工作要迫切解決的最基本命題:
一、我們的數據是什么?
二、我們的數據要有什么?
三、我們的數據應該怎么用?
這幾年,大數據越來越熱,有不少機構的朋友打電話給我的時候說,張老師,你的課題太好了,現在市場很熱,你選對風口了,今年又增加了兩個更熱的風口,一個是互聯網+, 一個是創新創業,而我卻恰恰是想給這種高漲的熱情潑冷水了。
各位企業界的朋友,不管這些市場上的風口風力有多大,那些運氣好的企業被一下子吹锝有多high,可如果連他們自己企業的數據都管不好,hold不住,在互聯網上他們又能拿什么和他們的用戶互動呢? 這些還靠譜嗎?
所以,我圍繞數據做文章,不是因為大數據是風口,而是我認為這是我看到的大多數中國企業現在都要去面對的問題。
通過培訓,我想我能在三個方面給我的施主們一些面對這些問題的思路。
首先,對于“數據是什么”,我看到對數據的漠視甚至是忽視和對數據的迷信是當前中國企業領導人普遍存在的兩個極端,這都源于對數據不正確的認識觀念,這是我在想法層面可以給他們的一些糾正。
其次,對于“數據要有什么?”對于企業來說,這是一個策略上的問題,大數據的價值不在于大,而在于有價值,因此,如何識別更符合我們企業長遠利益的數據資源,有選擇地積累和利用這些數據資源,這里面涉及到很多商業模式和企業戰略層面的考量,誠如昨天余世維老師講的,如果互聯網+只實現了信息交換,而沒有實現背后資源的整合,這樣的互聯網連接又有什么意義呢?
最后,對于“數據應該怎么用?”,這個問題要落地到具體的信息化建設來回答,可遍觀當前的中國企業,我們掌握的數據普遍質量都不高,支持一些基本的生產和業務處理活動還可以,可要用在管理決策上就顯得很困難了,雖然我們生產和辦公的自動化水平已經提高了,可是企業經營管理中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還很嚴重。"如何讓企業真實可信?",這是我的老東家、高大上的IBM所拋出的智慧企業的的使命, 引用IBM最高領導人羅睿蘭女士本人公開發表的話----- “智慧企業就是迫使所有實體成為真實可信的組織"。因此,用企業架構的方法來打造一個傳統企業向數據驅動的互聯網企業的轉型路徑,是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的根本方法。
我再把思維、策略、方法這三方面的線索做一些個展開,就形成了我這張自己創的藍圖,我希望用這張藍圖所涉及的內容,給我的施主們一個傳統企業向數據驅動型企業轉型過程中可以落地的方法體系,這是我這么些年跟著IBM做事情吭哧吭哧一點點積累下來的干貨,當然我會很小心不要侵犯老東家IBM的知識產權,不過拿他一些方法和理念,結合我自己的經驗和理解用來啟發中國的企業家,應該也是對得起他這么多年栽培之恩的。
這里面的內容很多,今天就沒有時間細說了,我昨晚在微信群里面分享了我534頁的講義下載鏈接,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這么厚的磚我也是花了很多的時間和心血做出來的,我拋出去磚,也希望能引出那些對于企業數據有苦、有難、有心的有緣人,您們就是我在等的玉,這也回答了我的課程的目標客戶是哪些人的問題,我再重復一次,我的目標客戶是企業里面哪些對于數據有苦、有難和有心的人,現在已經是大數據時代了,數不到不為財,這個口號是我發明的。
雖然我在培訓界年頭還很淺,但是我做咨詢顧問也算是有段時間了,至今我的主要收入來源也還是在做咨詢項目,因此我的培訓可以融入很多我在咨詢中積累的一些經驗、方法和工具,以探討解決問題的思路為導向,讓我的方法和施主們的想法發生化學反應,反應出一些超越培訓的衍生品出來,這是我的想法,雖然現在還有很多技巧上的問題,不過我還是會按這個想法堅持做下去。
好,剛才我向各位介紹了我的課程到底有什么和做什么, 在最后的一點時間,我希望能和大家分享的是自己為什么要做。我曾經非常向往很多做培訓師的好處,想想多爽多風光啊,到處旅游又能賺錢,而當我自己這幾年做培訓之后,我發現這些表面的好處并不是那么真實的感受,完全不能成為支撐我繼續做下去的理由,我必須找到更能說服自己熬下去的意義, 這對于我是一個很好的反省和反思的過程,我的初心在哪里? 大家知道,回到生命演化的源頭,一個單細胞通過分裂結束自己的時候,生命的唯一意義,就在于要把它所積累的經驗通過分裂傳遞給下一代的生命體,除此之外沒有更高的意義,而今天,上天賦予我們每個人的使命,也和幾十億年以來我們的眾生前輩,在漫長的時間長河中所做的一樣,把我們生命中獲得的每一份知識和感悟,傳遞下去,除此之外沒有更高的意義,我的分享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2015年11月30日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