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顧云昌
地點:遼寧省 - 沈陽
時間:2015/10/20 0:00:00
30年地產研究見證黃金10年
顧教授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著手住宅商品化研究,如今30多年過去,已然成為房地產界的一代翹楚。他歷任建設部城鎮住宅研究所所長,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現任中國房地產及住宅研究會副會長,是高級城市規劃師及全國房地產商會聯盟執行主席,并且兩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這樣一個對于土地問題頗有建樹的學者,走到哪卻都是自己一個人,一個人坐飛機,一個人出席演講,他說:“我習慣任何事都親力親為,這樣生活才完成了它的使命。”眾所周知,房地產黃金十年已經過去,在種種外部環境與內部沖突的力量下,房地產行業走到一個拐點。在拐點之前,“黃金時代”讓人迷狂,層出不窮的日光盤、連續數年的爆發式增長;在拐點之后,“黃金時代”讓人反思,什么才是商品房,如何做才能真正改善百姓的住宅問題。
房企轉型需走多元化道路
在此情形下,顧教授為房地產指明了一條叫做轉型創新的道路,他說:“轉型的多元化在于橫向多元化、縱向多元化、跨界多元化。”總結起來,顧教授是希望房地產要提高產品的形式,提高行業的勞動生產率,真正實現集約型的發展。“80后、90后、00后和我們這一輩住房要求不一樣,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房企的利潤空間布局有什么變化?”顧教授反問,我們鴉雀無聲。他耐心地講解:“現在老百姓的房子,有一個共同比較突出的問題,就是廚房空間小,特別是儲物間,兩個柜子只能放下兩口人的衣服。原來客廳大一點氣派,現在客廳利用率很低。有很多多余的空間,所以大家可以研究不同對象的不同需求。”我們恍然大悟。
二線城市房地產泡沫被擠壓
近兩年,很多沈陽這樣的二線城市房價持續下降,面對如此巨大的銷售壓力,這是否意味著二線城市的房地產泡沫正在被擠壓?在談及此問題時,顧教授一秒都未猶豫。他斬釘截鐵地回答:“沒錯!衡量泡沫的依據是房價收入比。房價收入比的正確定義是住房價格與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住房價格是一手房加二手房的價格,但二手房價格與一手房價格比起來,卻只有一手房價格的7-8成,所以說算起來不一樣。有些媒體算房價收入比很高,是算法有誤。實際上,全國房價收入比自2011年以來一直在下降,原來大概是8.1倍,去年大概是7.1倍,這個數據是易居中國數據研究中心專門研究的。房價收入比上升到下降這個過程,原因一是全國平均水平,全國許多城市都是下跌的一個過程,我們的房價增長速度與收入增長速度之間的比較。當我們的收入還在7%的增長,我們的房價不僅沒有漲,反而還在跌,那房價收入比肯定還在跌。那么這個過程就是擠壓泡沫的過程。實際上,全國8月份的時候,無論是環比還是同比,全國平均銷售水平已經開始上升了。但是即使在上升,還是沒有我們收入比增長的快,所以依然是擠壓泡沫的過程。”
東北振興促房地產健康發展
9月28日,《人民日報》發文稱《房地產市場依然是穩住宏觀經濟環境重要之錨》。中央媒體這一信號發出,令房地產人為之振奮。為了推動城市發展,積極踐行責任房企的力量,沈陽房地產業協會聯合沈陽日報、新浪樂居發起了“2015沈陽城市發展高峰論壇”的活動,共同為沈陽打造綠色、健康的房地產市場而努力。
對此,顧教授詳談:“經濟的發展繁榮與房地產行業是分不開的,如果東北的經濟能夠再振興,并且保持中高速的發展,那么房地產也不可能差。反過來,東北再振興離不開房地產市場的回暖。我相信房地產現在是階段性的飽和,比如豬肉消化周期為1年或者2年,而我們房地產行業可能要更久,各個城市周期是不一樣的。東北區域內,沈陽的庫存比較大,要有耐心,要促進它庫存的消化。如何消化?就是購買力的提升,一個是老居民的購買力,一個是新居民的購買力。如何進一步激發老百姓買房的熱情呢?以后很有可能房價收入比繼續下降,但不等于房價下跌。居民收入每年都在7%-8%的增長,房價在2%-3%的增長,房價收入比在下降,但房價也在緩慢的增長。進入‘白銀時代’,房價不可能像‘黃金時代’那樣上漲的快,而是合理的平穩的上漲。房地產的保值功能還是存在的,長遠上說,中國的房地產行業一定會是平穩向上的一個態勢。”
顧教授的耐心我們有目共睹,與學者對話思維也要跟得上。我們將心中的疑問解開后,對未來房地產的發展有了足夠的信心。這信心,來自于顧教授的侃侃而談與獨到見解。70歲的老者,毫無老態龍鐘之感,當我們的拜訪結束時,顧教授也將離開沈陽奔赴下一個城市。來時一個行李箱一個背包,走時也是一個行李箱一個背包,不變的還是他一個人。看著顧教授坐車離去的背影,我們不禁感嘆這樣一位‘空中飛人’竟比現在的年輕人還要有干勁。回想起他凡事親力親為的個性,毫無垂暮之年的情緒,相信這些與他的生活積累與工作閱歷有關,那樣清風兩袖的境界,并不是誰都能達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