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一:環境優美、寧靜,感覺這里是真正學習的好地方。浙江大學是一所百年老校,目前在全國綜合大學中排名第三。校區綠樹成蔭,道路干凈整潔,環境優美、寧靜。浙大的學科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等十一大門類,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百年來培養了大批優秀的人才,浙大校友中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的有160余人,許多我們熟悉的學者如竺可楨、錢三強、馬寅初、蘇步青都曾經在校工作或學習,有“東方劍橋”之稱。來到浙大,感覺到這里學術氣氛、學習氣氛濃厚,是真正學習的好地方,是能夠教人學有所成的好學校。
印象二:嚴謹求是的教風、學風,感染到這里求學的各種不同人群。學校的教學氛圍朝氣蓬勃,寬容開放,教學內容豐富多彩,求是創新。浙大的教授知識淵博,思維開闊,觀念獨特,引導教學的方法很多,課堂氣氛活躍。如人文學院院長黃華新教授在傳授知識的同時,給我們傳授做人做官的品德;經濟學家史晉川教授談全球經濟,令我們大開眼界;王維安教授從貨幣的角度論宏觀經濟金融形勢與政策,是我們最喜歡聽的課程之一。短短的十天學習,讓我們享受到美味的文化大餐。
浙大校園里到處可見到老校長竺可楨的名言,其中:“諸位在校,有兩個問題應該自己問問,第一,到浙大來做什么?第二,將來畢業后做什么樣的人?”讓我印象最深刻,感染了我們的學習熱情。是的,我們雖不是當代的大學生,雖然我們的人生已經有了相對穩定的方向,但我們來到浙大學習,也要問問自己應該怎樣學習,我們的知識還很貧乏,我們的知識要不斷更新,我們還需要認真學習新的知識才能在今后做好本職工作。
印象三:和諧的團隊建設打造高效的執行力。在浙大學習期間,與我們接觸最多的就是經濟學院繼續教育中心執行主任趙曉瑛老師及其團隊。“和諧的團隊建設打造高效的執行力”既是趙曉瑛老師給我們講課的內容,也是她和她管理的團隊踐行的內容。這是一個和諧的團隊,人不多,每天來這里學習培訓的人很多,工作量大,但他們把每個學習班管理得很好,學習紀律上嚴格管理,使來到這里學習的人無論職位多高,年齡多大,都放下身份,服從和配合老師的管理。生活上,做到貼心照顧學員。學習班的課程安排也體現名校風格,他們設計的課程從科學性、實用性、信息量、課堂氛圍活躍度等作了充分的考慮,課余文體活動豐富,同學間相處愉快,使人真正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同時親身感受到沒有這個和諧的團隊,就不可能創造高效的執行力。浙大就是通過一個個趙曉瑛等老師這樣的和諧團隊來創造高效的執行力,向我們展示名校的風采。
我們在浙大學習的主題是根據我市目前所需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培訓而設立,專題所學題目上似乎與我的本職檢察工作聯系不大,學習的內容也不一定立即能應用到本職工作中去,但能有機會聆聽名師講授,讓我開闊了視野,豐富了知識,覺得收獲很大,相信對自己今后處理工作、生活很有幫助。
收獲一:明白以“陽光的心態”面對人生。從黃華新教授、趙曉瑛老師的講課了解到,浙江大學有很多老教授、老專家七、八十歲仍然堅持不懈工作、科學研究,九十、百歲依然健康長壽,他們與浙大經歷了百年的風風雨雨,是因為他們擁有溫暖、熱情、開放的“陽光的心態”,面對人生中的各種遭遇,做到泰然處之,樂觀對待,奉行“多溝通少摩擦,多包容少計較,多補臺少拆臺,多反省少埋怨,多看人長少看人短”,“施”多“納”少。因為他們相信“施”比“納”更好,保持良好的心態,他們才有陽光的生活,健康、陽光的人生。
收獲二:了解易經文化。坦率地說,我在去浙大學習之前對《易經》了解甚少,對《易經》的看法還停留在“占卜之書”的認識水平。哲學系何俊教授深入淺出的講解,讓我們明白《易經》與《易傳》的關系,了解到《周易》的哲理:學會觀摩;自強不息;進德修業;居安思危。
收獲三:低碳經濟理念。以往覺得低碳經濟離我的生活是那么遙遠。通過學習,讓我明白了“低碳經濟是以二氧化碳為主的溫室氣體減排為基本特征的經濟形態,主要表現為經濟低碳化和低碳經濟化”(——浙江理工大學副校長沈滿洪教授之觀點)。原來,二氧化碳排放、溫室氣體排放的形勢是那么嚴峻,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原來,我們平時許多不經意的行為,對環境是一種傷害;原來,我們過去沒有低碳的意識,一些認為習以為常的習慣,其實是非常浪費能源增加溫室氣體排放的行為。減排,是我們的責任,今后要從自己個人的日常生活做起。保護環境就是保護人類,致力于溫室氣體減排,發展低碳經濟是人類的共同責任。
收獲四:增強程序意識。我所從事的刑事檢察工作本身法律性很強,但由于長期以來形成的習慣思維,存在重實體輕程序的思想。在浙大學習期間,親身感受學校任何工作都重視程序,工作無論大小,都有完整的工作流程。如組織一次小小的課余籃球賽,管理者都制定一套計劃,規定每個人工作人員的職責,應急措施,按程序辦事,確保每項工作都有責任人。他們用程序來明確職責,提高各項工作的執行力。反思我們作為法律工作者,更應該注重程序法的執行,嚴格按照法律程序辦案,摒棄“重打擊輕程序”的思想,才能有效防止冤假錯案的發生。
收獲五:找出差距,主動更新知識。在浙大學習的課程雖不是我的專業,但通過學習,才知道自己平時埋頭于法律專業,對其他學科的知識知之甚少,在經濟、科學領域的常識也很缺乏,思想陳舊老化,反之,也影響自己的執法思維。這次去浙大學習的經歷,對我觸動很大,使我意識到今后要更加主動學習各種知識,不斷增長知識面,開闊視野,提高自己的綜合工作能力。
轉載:開平市人民檢察院網站 作者:開平檢察院 梁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