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易先生今年34歲,碩士學位,國內某著名房地產公司中層經理,他曾經有過這樣的感慨:“職業輝煌過后,漸漸進入到瓶頸時期,由于長時間在公司工作的原因,與公司的領導很難進行有效的、良性的溝通,所以,也幾乎沒有了升遷的可能。”
易先生這種苦惱很常見,由于他長期在一個公司工作,心態也漸漸從放松到消極,做事不是100%積極,無法投入100%的熱情,工作業績也深受影響。雖然自己也知道這樣做沒有好處,但由于公司太大,同事之間競爭太過于激烈,想要升遷比登天還難,于是工作上就不再兢兢業業。
直到現在,他還一直過著看似安逸,實際上卻很消極的日子,上班卡著點來,下班比上班積極,再也不思上進了。隨著年齡的增加,競爭優勢本來就在逐漸減弱,房地產行業屬于高薪領跑行業,一旦習慣了這樣懈怠的生活,那么就沒有了競爭實力。
在職場白領中像易先生一樣視工作如雞肋的人不在少數,其表現是:感覺工作枯燥乏味,面對每天的8個小時工作時間感到厭煩,又無可奈何,干起工作來往往也都是被動的接受,不愿動腦筋思考問題,人云亦云。因為認識到生存的問題,又拿不出勇氣提出辭職,日復一日,折磨自己,也折磨別人。這種現象,無論對個人對公司來說都是極其危險的。時間精力被白白浪費,競爭力被大大減弱。
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職場中的上述所謂雞肋現象其實大多都是由于一些錯誤認知所致,大概歸納有如下兩個方面:
(1)明明一只雞,卻只看見其肋。這樣的人往往目光短淺,只將注意力放在一時的成敗得失之上,從來不用長遠的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可能當你啃下去的時候發現啃得是雞肋,但是只要你不灰心,不放棄,也許一只雞肉鮮美的雞就在前方不遠的地方,等著你來大快朵頤。同時,公司的發展也講究策略,即使是你的能力超乎別人,領導也不會把最為肥美的那一部分雞肉輕易地交給你。因此,你一定要認識到,雞肋也只是雞的其中一部分,也是必須要去逾越的一部分,只要心中有只“整雞”,并不斷向前努力,積極創造條件去爭取,這樣才能擺脫職場雞肋窘況,突破瓶頸,而取得更大收獲和進步。
(2)不知想吃雞,還是想吃鴨。很多人在被分配到需要完成的工作之后,覺得這個不是自己喜歡的,那個不是自己在行的。不知道是這項工作不適合,還是這個行業壓根就不適合。弄不清自己只是不喜歡雞肋,還是根本就不喜歡雞。如果不喜歡雞,那就換換口味,不要再把所有的不滿都怪罪到雞肋的上面,雞肋也是雞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再這樣下去也只是在浪費時間,換一個工作,說不定會有更大的成就。如果只是覺得雞肋的味道不怎么樣,而對雞肉還是很感興趣,就堅持下去。學會自我調整,放寬心態。把不如意的工作當做是對自己更大的挑戰。不要再抱怨工作不好,想清楚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然后朝著目標奮斗就對了。
“溫水煮青蛙”的道理再簡單不過。把青蛙放在熱水里,它會跳出來,但把它放在水里慢慢加溫,青蛙就會因為隋性而不跳出來,等感到悶熱想跳時,卻再也跳不到,直至最后被煮死。
其實無論是上述哪種情況,先吃雞肋再吃整雞,還是放棄吃雞改吃鴨,解決的辦法恐怕都一樣,那就是:
(1)要轉變心態,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工作,工作畢竟是一輩子的大事,好好籌謀;
(2)要學會溝通交流,員工的命運和公司的前途是息息相關的,上下級間的順暢交流和有效溝通可以打開心結,解決很多的問題,防止矛盾激化。比如通過懇談,領導也許會指派給你更適合你的工作,讓你更加得心應手;
(3)要規劃職業生涯,人生就像是一步步的下棋,都需要用心的規劃,職業道路也是一樣。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并為之作不斷地努力和準備,機遇也會隨時降臨,更會創造更好的業績。
俗話說: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長江后浪推前浪。你不努力,別人卻在廢寢忘食地拼搏,消極埋怨不是辦法,主動調整才是解開職場雞肋這個思想死結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