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技術進步處、研究室、產業園區處、都市產業處、信息化推進處、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處、新材料處以及各區縣“四新”經濟主管部門、園區、
地點:上海市 - 上海
時間:2015/12/29 0:00:00
12月29日,由市經濟和信息化委主辦,上海社會科學院承辦的2015年“四新”經濟區縣培訓班在金山舉行。市經濟和信息化委主任李耀新出席培訓班,并作了題為“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培育‘四新’經濟新動能”的報告,培訓班由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副主任徐子瑛主持。
市經濟和信息化委技術進步處、研究室、產業園區處、都市產業處、信息化推進處、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處、新材料處以及各區縣“四新”經濟主管部門、園區、重點企業相關負責同志130余人參加本次培訓。
為期兩天的培訓班,將由臺灣AIM俐鉅創新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詹長霖、市人社局人才開發處處長葉霖霖、上海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兆安分別圍繞企業創新解碼、科創中心人才政策解讀、國內外經濟形勢和國家發展戰略為培訓班開展培訓。
本次培訓班以黨的十八大三中、四中全會和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圍繞上海“四新”經濟發展趨勢、上海經濟發展環境與國家戰略變化、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背景下的企業創新及創新人才、創新金融支持政策等主題,深入探討和重點解讀,進一步促進本市“四新”經濟發展,助推上海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當天下午,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部副總監周大勇為培訓班做了題為“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經濟面臨的資本市場機遇”,介紹了當前資本市場的發展現狀和趨勢,以及注冊制和戰略新興板的推進情況。
在會上,李耀新主任還結合《中國制造2025》,提出了中國制造大而不強的十大“痛點”,即中國制造業在世界格局中處于一個“三明治”格局,產品質量水平嚴重滯后于規模增長,關鍵核心技術嚴重缺失,知名品牌企業數量不多,產能過剩,制造業成本快速上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要素供給能力接近極限,產業國際化程度不高,以及生產性服務業支撐力度不夠等。他指出,對接《中國制造2025》,需要大力培育“四新”經濟,促進制造業的轉型創新發展,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當前美國“再工業化”、德國“工業4.0”、《中國制造2025》“三箭齊發”。我們要抓住“三步走”的戰略機遇,把握產業變革趨勢,推動制造業的轉型發展。為此,上海在2013年下半年提出“四新”經濟,2014年列入市委、市政府戰略部署,下半年建立“2+X+17”推進機制,2015年進入縱深推進階段?!八男隆苯洕鷮戇M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政府工作報告等文件,得到中財辦、國務院有關部門肯定。
“四新”要去政府主導產業定位,變規定鼓勵領域、設定資金扶持政策為只提出“四新”方向。“四新”經濟不做頂層規劃、不分傳統和現代、不設定統計口徑、不鎖定發展內容、不固定推進模式和方法?!傲舭住痹谟谕怀鍪袌龌A性、企業主體性作用,企業應關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產品;政府應關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
發展“四新”經濟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變政府主導為市場主導、企業主體,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從“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從關注供給側轉向關注需求側,打破政策玻璃門、需求玻璃門。要尊重市場、尊重創造、尊重基層、尊重規律,回歸到“四個看”:眼睛向外,看國際產業變革、創新、發展的趨勢和規律;眼睛向上,看中央的戰略部署和我們自身的責任、能力和機會;眼睛向下,看企業、看基層、看企業家;眼睛向內,看政府職能轉變,借助自貿區平臺開展創新試點,改進工作推進方式。通過“產業聯盟+產業基地+產業基金+產業人才基地”模式,打造自然天成的熱帶雨林產業生態系統。建立產業結構、“四新”經濟、園區轉型、節能減排、生態建設、眾創空間“六聯動”工作機制。建立由龍頭企業、中小企業、科研機構組成的創新聯盟,培育創新團隊和人才,形成產品鏈、創新鏈(如智慧照明產業創新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