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IM俐鉅創新總經理兼首席創新官 詹長霖
提到德國汽車共享,很多人想到Uber,但卻不知道另一家汽車共享公司Cambio。1995年成立的Cambio,在不萊梅市有150輛共享汽車,分別分布在市區的38個站點。6000名加入汽車共享的用戶只需交30歐元的注冊費以及每月10歐元的服務費,就能從遍布城市的大小停車點開走不同車型的汽車,有效地減輕了城市的擁堵。
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已經小露鋒芒的Cambio,引起了許多人的注意,而我們知道的,同一年(2010年)德國汽車共享公司Uber才正式成立。但是,Cambio到2016年發展了20年,業務還僅限于德國和比利時;而六歲的Uber已經市值500億美元,進入了60多個國家。
比起迅速發展的Uber,略顯失落的Cambio雖然不能算是失敗,但是就不得不說下兩者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差距了!
其實Cambio一直有在做戰略規劃,我們還記得2G時代用戶只能通過GPRS上網,速度通常是20~40kbps。那時網速慢網費貴,在當時Cambio如果要引入移動互聯網的話,地圖只能用離線地圖,車輛調度會有延遲,昂貴的網費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用戶體驗自然就差。所以Cambio就拋棄了移動互聯網。
早期的Cambio知道乘客手里握的還是功能簡單的Vodafone翻蓋機,民用GPS也沒有普及。共享車主不知道乘客在哪兒,也不知道乘客的目的地,更不知道怎么去。所以Cambio的解決方案是把方向盤交給乘客,由乘客自行決定目的地和行駛路線。當時不萊梅政府鼎力支持Cambio,提供了停車位和公務出行做保障,Cambio還是過的比較滋潤。
可是4G網絡來了,iPhone來了,大數據來了,低成本高速度的無線網絡就像是蒸汽時代的蒸汽機。Cambio原來的好方案暴露出諸多問題,陳舊的汽車共享計劃早已落后于時代。而Cambio沒有及時采用改變市場的新技術、新思維,又被過去的經驗所束縛,在既定的戰略規劃中前行,選擇了錯誤的方向,就被Uber打趴下。
以往很多時候我們或許都將戰略規劃的重要性放在首位,一切都圍繞著戰略規劃和變革進行,它幾乎成為企業管理工作的指南針,然而在互聯網的大環境下,我們或許能感覺到在戰略之上還有更為重要的要素——思維認知。
線性資本創始合伙人張川先生就總結過創新的3個層次:
正確的思維認知從何而來?
一是要符合當時的大環境,二是有更遠更創新的認知并超遠大多數人。由此產生出了不同與絕大部分人并且遠高于絕大部分人的愿景、遠見、格局、心胸等。
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思維, 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時間也會有不同的思維認知。舉互聯網和科技投資領域的例子,發展很成功的企業,他們的leader的思維認知與其他人都很不一樣。如國內的互聯網企業的馬云、馬化騰、劉強東,國外的如Facebook的小扎、Tesla的Elon Musk等。
思維不是一成不變的,有可能昨天和今天的思維是領先的,但明天和后天就開始落后了。從Cambio公司不溫不火的業務發展也可以看出這一點。缺乏對大環境已發生改變的的思維認知制約了其發展,直接導致了戰略規劃上的失??!
參考資料:中國好案例、虎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