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IM俐鉅創新總經理兼首席創新官詹長霖
一個國家或地區根據國際和國內經濟、科技等發展現狀和趨勢,通過特定的產業、財政金融等政策措施,對其現存產業結構的各個方面進行直接或間接的調整必不可少。在新科技不斷涌現、產業正站在十字路口的當下,我們該如何面對物聯網的未來?
在物聯網時代的大趨勢下,我認為產業轉型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白物聯網強調的是什么?
物聯網首先要求硬件與互聯網實現連接。不同設備間實現互聯本身,也是一個大的市場和必須要實現的基礎,但僅僅是把傳感器連接到互聯網,并通過智能手機進行控制,不能保證其商業化的成功。
曾經就任美國白宮物聯網領域總統創新研究委員的LEE Seok-Woo副局長表示,“在物聯網上綁定設備本身不重要,比如可以把冰箱和手表進行連接,但沒有什么價值;應該關注設備連接之后,可以提供什么樣的新服務上。物聯網商業的構成由四部分組成:從最底層的硬件,到上層的網絡、數據分析、服務等。越往上,其附加值就越大”。如果仍然將軟件和服務視為提高智能手機銷量的一種手段,前途會變得渺茫。
所以你可以看到日本軟銀(Softbank)會銷售一款遠低于成本、售價為19.8萬日元的情感機器人“Pepper”;而亞馬遜則推出了一款售價僅為五美元的智能硬件“Dash Button”,在家按一下該按鈕,就可以配送礦泉水、洗滌劑等500多種生活用品。這種令人無法相信的售價能否讓企業獲得利潤,非常值得商榷。沒錯,這些產品并不是依靠銷售產品來獲利,而是用戶使用該產品時產生收益。市場調查機構Gartner公司的副總裁表示,“硬件企業如果要在物聯網時代生存下去,就得有免費贈送冰箱的魄力”。換言之,物聯網時代最重要的是軟件以及服務,而不是傳統的硬件。所以把握物聯網,不是把握硬件,但又并不意味著要放棄硬件,而是要把握硬件可以發展的智能服務。如何以〝硬件+軟件〞為中心點,把更多產業串起來,這就是新的機會!
比如日立制作所的超小型傳感器的應用就是個成功的物聯網案例。這項搜集產品所有零部件數據的技術,是由一顆米粒大小的超小型半導體材料的傳感器貼附在產品上實現的,它能瞬間感知金屬等材料發生的變化。這些變化數據可用于改善產品功能和防止故障發生。也許你覺得它能在汽車、工業機械、建筑、工程等領域應用。但在醫療器械領域,該傳感器也有望用于監控病人手術時往其體內輸送血液的供血泵的運轉狀態。小小的傳感器,基本將各個產業串在了一起。
物聯網除了要求硬件與互聯網結合,還有更進一步的要求就是人工智能(大數據+機器學習)。
今年3月,AlphaGo與世界棋王的對弈掀起AI浪潮,當你在某個問題上,你有龐大的數據,而這個數據很有價值,可以轉換成計算機可以使用的知識時,它就可以透過計算機自動學習產生智能,AlphaGo恰恰證明了這件事。
AlphaGo告訴大家的是在人工智能時代,透過數據訓練計算機自我學習的方法,這其實在生活里通通都有,例如在用Gmail時發現垃圾郵件被篩選掉了;Uber知道什么時候要依據車子的調動狀況來調漲車資。所以創業最好的方法是透過網絡,網絡是透過寫程序。而你的程序加上網絡,如果未來可以取得數據,用上機器學習的方法,你會取得下一代科技,在各行各業發展智慧服務。
所以物聯網時代下,產業轉型靠什么?靠以硬件做支撐,軟件以及平臺服務做前線,獲取大數據進行分析,再透過數據分析訓練計算機自我學習的能力。物聯網的未來必將是跨業跨領域的,單線發展的產業轉型不會成功。
建議課程:創新解碼智能制造、智能物聯網創新工作坊
https://www.aimniche.com/cxjm.html
https://www.aimniche.com/znw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