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詹長霖AIM俐鉅創新總經理兼首席創新官
世界經濟論壇2015年的《全球競爭力報告》這么寫道,在先進國家,創新是取得長期經濟成長最重要的路徑,但全球僅有幾個國家可以自豪自己打造了“創新能量工廠”(Innovation powerhouse),華為是中國創新能量工廠的優秀典范之一。
華為的研發創新能力已經很強了,那要如何從優秀到卓越呢?成功不是靠奇跡,是靠軌跡,需要創新系統架構。首先需要能夠洞察使用者的“心”,進而掌握需求并創造價值,這時候就需要將既有的科技能量注入跨領域的美學設計等元素,也就是文化創意的優勢軟實力。
法國前外長休伯特·韋德里納說過:美國的強大“要歸功于美國通過電影和電視塑造和掌控全球形象,也正因為如此,大批學生從其他國家奔赴美國求學深造。”
1977年,喬治·盧卡斯在創作影片《星球大戰》中,率先使用計算機技術創造特效景觀,開創了科幻片的新時代。2010年,詹姆斯·卡梅隆將3D技術和環保理念結合運用于《阿凡達》一片,為科幻電影另辟蹊徑。全球觀眾沖入電影院,通過一部美國電影,感受到的卻不僅僅是一個幻想故事,還有美國強大的軟實力。因為文化創意會帶動整個科技創新,這種持續的創新能力,是美國影視作品經久不衰的根本原因。它們把全球觀眾的注意力吸納到美國的符號體系中,并在持續的影響力作用下,使這些符號及其背后的觀念,滲透進每一個觀眾的意識與潛意識之中。
米蘭理工大學創新管理教授羅貝托.維甘提(Roberto Verganti)在臺灣接受哈佛商業評論專訪時說到,今天我們生活的世界,企業單靠技術無法因應競爭。別誤會,技術是重要的,但比起技術本身有多么先進,更為重要的是如何運用技術,將它轉化為顧客真心喜愛的商品;理由很簡單,這是個選擇泛濫的時代,打開蘋果公司的網頁,上面只有四種手機機型介紹,但如果你打開三星手機商品網頁,選擇則有數十種,但誰是贏家呢?如今人們購買商品早就不是基于“這個攝影功能比較好!”這么簡單,他們下決定是基于“什么對我更有價值”而來。不限于手機,其他商品也一樣,從表面上來看,人們購買商品的過程,是找“解決方案”,其實重要的不是解決方案本身,而是隱身在“解決方案”后的意義。他們基于什么對他們有真正的意義來選擇商品,因此,價值也由意義來決定。這是“發覺意義”取得市場的例子。如果它只停留在“改進技術”上,可能盡管技術日益改進了,卻不能帶給它期待的報酬。
這與我多年輔導企業創新的經驗不謀而合,就以我與華為、海爾研發創新單位的互動經驗,他們所欠缺的就是“賦與產品意義”的文化創意思維。若這部分軟實力能再加強,將變成華商的“創新加速器”,其發揮的影響力將難以計量。文化創意是成為真正世界第一名企業的關鍵軟實力。
建議課程:顛覆性創新思維、創新解碼智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