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援引知情人消息稱,中國銀監會和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近日非正式指導銀行降低理財產品收益率,以控規模防風險。該消息未獲銀監會確認。
事實上,自新年伊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已出現大幅度回落。融360報告顯示,2015年12月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22%,創下兩年來新低。
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下滑,可能和“資金多、收益良好的資產”的狀況有關。華爾街見聞此前提及,自從去年6月國內股市大面積崩跌以來,大量資金無法找到合適的投資標的。“資產配置荒”之際,“錢多項目少”成為資本市場的常態。
中金公司債券分析師陳健恒、范陽陽在2015年12月發布的研報中表示,傳統的交易型機構在新的一年都有盡快配置,盡快獲取收益,為明年業績奠定基礎的需求。配置類機構當中,銀行投資賬戶在資負部門下達了投資規劃之后也會加快配置力度,與貸款類似,早買早收益。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在一季度可能會開始新一輪的下調,因為在資產端收益率持續走低加上存量高息資產持續到期的情況下,銀行理財不僅在邊際資金上已經虧錢,如果再過一兩個季度不下調理財收益率,整個理財池子都面臨虧損的風險。
銀行理財產品早在去年股災之后就陷入了尷尬境地。面對“錢多項目少”的現實,由于負債端成本難降,資管機構為了保住市場份額不得不壓縮利差,甚至忍受利差倒掛。
“銀行理財在負債端的成本相對比較剛性,理財利差多少會有所擠壓;不過,如果收益降下來,銀行理財市場占有份額又會受影響。”國金證券銀行業分析師馬鯤鵬曾表示。
中國銀行理財規模相當龐大。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1月11日的全國銀監會工作會議上介紹,據初步統計,2015年全年新增理財資金8.5萬億元。
另據《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截至2014年末,銀行理財資金余額達15.02萬億元,同比增長46.68%;全年日均理財余額13.75萬億元,同比增長4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