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證券報報道,民間資本參與軍工企業的“軍民融合”一攬子政策近期將出臺。
近期,工信部、國防科工局分別印發了2015年軍民融合專項行動計劃和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專項行動實施方案,開啟軍民融合發展“黃金期”。專家認為,上述政策出臺后,“民參軍”的門檻降低,比例會大幅度增加,軍民融合中的“資本融合”更是值得關注。
軍民融合涉及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軍隊人才培養、后勤保障、國防動員等多個領域,其中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體系是軍民融合最基礎、最核心的領域。
據介紹,新版目錄將壓縮許可范圍,由原來的2000項減少到700項左右,對國家戰略安全有影響的武器裝備,對裝備性能有重要影響的核心產品,投入大、資源消耗多、需求有限,難以依靠市場機制調節的武器裝備才列入許可范圍,而其他項目將放開。
同時,總裝備部正會同國防科工局制定武器裝備非競爭性采購的負面清單制度,實行非禁即入的負面清單管理制度,使各類裝備市場主體依法進入負面清單以外的領域。除了有充分理由之外的,其他所有裝備采購項目必須開展競爭性采購。裝備武器系統只要競爭性的,均向民營企業開放。
4月16日,工信部啟動軍民融合發展2015年專項行動。此次專項行動提出了12項重點任務,并明確“將在年內取得標志性、階段性成果”。
其中,包括編制《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十三五”規劃》;制定《關于推進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推進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和裝備承制單位資格聯合審查;促進民用飛機、民用船船等領域軍民融合發展等。
專項行動還將解決軍民之間信息“不對稱”問題,將印發2015年度“軍轉民”和“民參軍”目錄,持續推進技術信息公開,幫助民企了解參與軍工項目的政策和途徑,簡化“民參軍”準入審查程序,搭建對接平臺,使軍民企業之間渠道更加暢通。
此外,《2015年國防科工局軍民融合專項行動計劃》4月10日發布,明確了今年推動軍民融合發展的27項重點任務。除了修訂出臺新版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目錄外,還包括修訂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分類指導目錄,拓寬社會投資領域,推動資本層面的“民參軍”;研究制定國防科技工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指導意見,鼓勵國防科技知識產權向民用領域轉讓。
核電和衛星成為軍民融合發展重點。該計劃將研究提出推動核燃料循環產業軍民融合發展的意見和思路,制定核技術應用產業發展指導意見;啟動衛星應用“十三五”規劃編制,研究高分衛星應用產業發展指導意見等。
隨著專項行動計劃的實施,以及未來軍民融合一攬子優惠政策的出臺,國防科技建設和武器裝備的軍民融合將進入深入發展階段,“民參軍”有望取得取得全新突破。
軍民融合領域專家指出,武器裝備的生產許可目錄減少的2/3部分,正是“民參軍”的希望所在。
首先是“民參軍”的范圍會擴大、比例會大幅度增加。“民參軍”的范圍將由主要承擔配套產品的科研生產任務,擴大到對武器裝備影響不大的分系統配套產品,有實力的優勢民企還可以在取得“四證”以后,參與主戰裝備的競爭,科研實力強的民企可以參與預研項目的競爭。
更重要的是,資本層面的“民參軍”落地將推進軍民融合的“資本融合”。隨著國防科技工業體系的改革和裝備采購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通過引入民企、社會資本參與軍工企事業單位的重組改制,一些軍工企事業單位將形成多種經濟成分參與的混合所有制結構,一些優勢民企的先進技術、頂尖產品將進入國防科技工業裝備生產和武器維修領域。
中國證券報綜合多家券商觀點稱,今年將開啟“民參軍”黃金十年,看好軍民融合背景下民參軍相關產業鏈。三條主線值得關注,包括北斗產業鏈相關上市公司,比如海格通信、振芯科技、中海達和合眾思壯;受益于低空空域開放的通航產業鏈上市公司,如海特高新、威海廣泰、四川九洲等;受益于武器信息化建設浪潮的民營企業,未來具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研發生產能力強、信譽良好的民口企業獲得相關訂單的概率將大大增加,如高德紅外、華紡股份等。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