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向來以農業立國,農業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社會的穩定、政權的鞏固。當政者輕視農業生產、不關心農民疾苦的結果,是廣大民眾缺衣少食,不得溫飽。各種人才都得了合理利用,國家就會安定;人才棄置不用甚至流失,國家就會出現危機。國強民富,是由于增產節約、生聚有方;國弱民窮,是由于違背農時、鋪張浪費。中國歷史上有作為的封建帝王都懂得這個淺顯的道理,尤其是每當一個新王朝建立之時,為了戰亂之后的民生,他們更多采取重農措施,讓人民休養生息,醫治戰爭的創傷。因為他們知道只有讓人民休養生息,才能有利于緩和階級矛盾,復蘇農業生產,最后達到民富國強的目的,于是出現了像唐太宗、元世祖、明太祖這樣杰出的封建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