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少年安利柯永遠忘不了小時候他父親做的一件小事。
一次,爸爸帶他去排隊買票看馬戲。排在他們父子前面的,是一對夫婦帶著一個8個孩子。看上去,最大的孩子也不超過12歲。可以看出,這家人的生活并不富裕,身上穿著廉價的衣服,卻洗得很干凈。孩子們都很有教養,他們兩個人一排手拉著手依次站在父母后邊,嘁嘁喳喳地談論著晚上就要看到的小丑和大象的表演。看他們的興奮勁兒就知道,這是他們生活中一個十分精彩的夜晚。
當售票員小姐問要買幾張票時,那位父親驕傲地回答:“我們需要8張孩子票兩張大人票。”售票員小姐告訴了他票的價錢。
孩子的母親拉了拉丈夫的手,望著他。那位父親的嘴唇開始顫抖,他又問道: “你剛才說是多少錢?”售票員小姐又重復了一遍。那位父親的臉上露出難色,慢慢俯下身去,打算告訴孩子們,因為帶的錢不夠,今晚看不成馬戲了。
這個時候,男孩看見自己的父親把手伸進衣袋,掏出一張20美元的悄悄地把它扔到地上——男孩知道,其實自己的家境也不是很寬裕。
男孩又看到爸爸彎腰撿起那張鈔票,拍著那位父親的肩膀說:“先生,您的錢掉了!”
那位父親馬上領會了爸爸的好意。他接過鈔票,忍著淚水,激動地說:“謝謝!這些錢實際上意味很多、很多。”
那天晚上,男孩跟爸爸回家了。雖然父子倆沒能看成馬戲,但男孩卻非常高興。
雖然爸爸沒有直接說出“做人要有愛心”這樣的話,但爸爸真誠助人的行為卻給兒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這些行為成為日后滋養他成長為有作為、有愛心人的養分。
這是一個關于“愛”的最有效的教育,其實勝過千言萬語。父母的行為將會成為刻在孩子心中的豐碑。
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德高尚,自己就不要做不道德的事;如果不想讓孩子欺負人,自己就不要打罵孩子;如果希望孩子講禮貌,你自己就必須講文明禮貌;如果你希望孩子守秩序、守規則,你自己就不要跳越馬路欄桿或者闖紅燈。
其實,孩子是完全可以教育的,關鍵是我們做家長的如何引導。我們應該讓孩子明白:父母養育孩子的不易,父母也需要孩子的愛,以后還會變得年老體衰,可能還需要他的服侍照料。孩子只要了解了媽媽的辛苦和不易,就一定會熱愛媽媽、回報媽媽的。中國有句古話:“滴水之恩,涌泉相報。”讓孩子時刻懷有一顆感恩的心,讓孩子懂得珍惜,懂得回報,懂得愛媽媽。學會了愛的孩子,愛自己媽媽的孩子是非常懂事的,聽話的,會在媽媽的呵護下健康成長的。聰明的家長會用愛去感染孩子讓孩子發現愛,感受愛,播種愛,傳播愛。 對于孩子來說,有沒有天分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興趣和自信。不要總羨慕別人家有個好孩子,要相信你的孩子會創造奇跡。
一位母親的兒子上小學時,一次家長會上老師說:“全班50名同學,你兒子排第49名。我們懷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礙,您最好能帶她到醫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淚。然而,回到家里,看到誠惶誠恐的兒子,她振作起精神,對坐在桌前的兒子說: “老師對你充滿信心。他說了,你并不是個笨孩子,只要能細心些,會超過你的同桌,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說這話時,她發現,兒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滿了光,沮喪的臉也一下子舒展開來。她甚至還發現,兒子溫順得讓她吃驚,好像長大了許多。第二天上學時,去得比平時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長會。她坐在兒子的座位上等著老師點她兒子的名字,因為每次家長會,她兒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總是被點到。然而,這次卻出乎她的預料,直到結束,都沒聽到。他有些不習慣。臨別去問老師,老師告訴她:“按你兒子現在的成績考重點中學有點危險。”
她懷著驚喜的心情走出校門,此時她發現兒子在等她。路上她扶著兒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甜蜜,她告訴兒子:“班主任對你非常滿意,他說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點中學。”
高中畢業了。第一批大學通知書下達的日子,學校打電話讓她兒子到學校去一趟。她有一種預感,她兒子被清華錄取了,因為在報考時,她給兒子說過,她相信他能考取這所大學。
她兒子從學校回來,把一封印有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的特快專遞交她的懷里,突然轉身跑到自己的房間里大哭起來。他邊哭邊說:“媽媽,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個聰明的孩子,是您……”
你看,語言是多么神奇,它能創造奇跡!
今天的爸爸、媽媽、老師看不到孩子哪兒好,老是看著別人的孩子好,孩子在一生中,第一個認識就是媽媽爸爸對他的認識,爸爸媽媽對孩子正確看待,孩子才有希望。
要學會對孩子說“你真棒!”,學會對兒子說:“有兒子就是不一樣!”學會對女兒說:“有個女兒真好!”。告訴孩子說“太好了”,讓孩子自己喊出“我能行!”
還有重要的一點:永遠不和別人家的孩子比,只要你的孩子今天比昨天有進步,你就應該祝賀他、肯定他、鼓勵他。一個孩子長大要經過無數次評價,但父母的評價永遠是基石。
對自己來說,一句鼓勵的話,可以交一個朋友;一句傷人的話,可以多一個冤家;對他人來說,一句睿智的話,可以挽救一個生命;一句愚蠢的話,可以貽誤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