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今天發布2016年7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數據顯示,CPI環比上漲0.2%,同比上漲1.8%。針對這次公布的CPI數據情況,記者采訪到復旦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孫立堅,他表示:這次的物價上漲基本上處于預期合理的區間,短期內將會溫和增長。
增長出現結構性變化
從具體統計數據來看,城市同比和環比分別上漲1.8%和0.3%;農村同比上漲1.5%,環比持平。其中,食品價格同比上漲3.3%,環比下降0.2%;非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4%,環比上漲0.3%;消費品價格同比和環比分別上漲1.4%和0.6%,服務價格上漲2.3%和0.6%。
孫立堅認為,之前CPI的拉動效應主要來源于食品領域。而從數據來看,這次的食品價格環比下降0.2%;而非食品類的價格呈一路上漲態勢,尤其是服務業,季度性對空調的需求量、寒暑假以及教育行業假期性出行等因素對這次的CPI數據產生較大影響。
短期季節性因素占主導
這次CPI的上漲原因,孫立堅認為短期的季節性因素占主導地位。
與百姓生活有密切聯系的食品煙酒價格同比上漲2.8%。其中,畜肉類價格上漲11.3%(尤其是豬肉價格上漲16.1%,影響CPI上漲約0.42個百分點);水產品、鮮果、糧食價格分別上漲5.8%、0.5%和0.4%;鮮菜、蛋價格分別下降4.3%和2.0%。
他強調:東北干旱,南方大雨對市場上的供求關系產生影響。受災地區蔬菜價格出現上漲態勢;禽畜的飼料供應短缺,水漲船高,導致肉類價格的上漲。
CPI短期內將處于溫和增長態勢
季節性因素消除后,孫立堅表示:CPI在短期內受到實體供求關系和前一輪產能過剩的影響會處于溫和增長的態勢,可能不會出現人們所擔心通脹現象。但是,通脹的隱患依然存在。
從中長期來看,CPI的走勢主要會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影響:首先,居民的消費理念是否會由被動型理財過度到主動型消費。其次,市場活力的回暖程度,民營投資是否會增加。第三,全球經濟是否會由疲軟低迷逐漸復蘇。孫立堅強調,在世界物價低迷的大背景下,中國的CPI將很難有一個大的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