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手勢交流。勢是指用手指、手掌和手臂的動作和造型來表情達意的一種體態語言。它是人類最早使用的一種重要的交際方式,直到現在,手勢在人們的社會交往及教學活動中仍被廣泛地使用。不同的手勢造型能表達人們潛在內心的各種微妙的情感,同時也可描摹出事物復雜的狀貌。在戲劇、音樂、影視、舞蹈界都將手稱做人的“第二張臉”。在生活中手勢交流也極為廣泛。
事實上,手勢語也同其他語言一樣,包括單詞、句子和標點符號等。每一種手勢就像一個獨立的單詞,在不同的句子中可以有不同的意思,只有當我們將這個“單詞”放在一個具體的“句子”中時,才能完全理解或表達某一種意思。
在教育教學中,手勢語是教師必不可少的一種教學輔助手段,是構成教師主體形象的一個重要因素。有經驗的教師,總是以文明大方、得體自如的手勢語感染學員,激發學員的情緒,引起學員強烈的情感共鳴??梢哉f,手勢語是教師表情達意的一種有效方式,它有助于描摹事物復雜的狀貌,表達潛在情感,有助于有聲語言的陳述、說明和強調,有助于組織教學秩序,調控課堂氣氛,有助于增強教學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二、手勢交流的種類及特點。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手勢可謂千姿百態、變化萬端,為了便于掌握運用,揭示其規律和特點,我們從以下方面對教師手勢進行分類:1.按手勢在教育教學中表情達意的功能特點分類(1)情意手勢。這種手勢是幫助教師表達情感的,使教師要表達的某種情感更加豐富、強烈和動情,對學員能更有力地產生感染和感召作用。情意手勢具有情感性,即通過手勢的方向、節奏、速度和力度的變化,表達出教學內容及教師本人的特定情緒和情感。
(2)指示手勢。這種手勢具體指明教師在教學中論述的人、事、物的數量及運動方向等。其特點是動作簡明,表達專一,基本不帶有感情色彩。與其他手勢相比,指示手勢還具有示意性,它基本不帶感情色彩,用以描述、示意和說明,對有聲語言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
(3)象形手勢。這種手勢主要是用來模擬人或事物的狀貌,從而給學員一種較為具體、直觀的感覺。這種手勢往往帶有較大的夸張性,而不求其模形狀物的形神兼備。
(4)象征手勢。這種手勢可以表達比較抽象的概念,使學員能夠準確恰當地理解這種手勢與有聲語言有機結合在一起以后所產生出來的那種意境,并使學員從中發出某些聯想,產生一定的感悟與啟迪。
(5)祈使手勢。這種手勢相當于樂隊指揮手中的指揮棒,是教師組織開展教學活動的得力工具。它有時與有聲語言配合使用,有時能替代有聲語言對學員進行直接的提示、指揮。
(6)習慣手勢。上述幾種手勢一般是教師有意識地設計與運用的。而習慣性手勢往往是教師在無意識情況下產生和運用的,其意義不甚明確,甚至連使用者自身也難以說清其為什么使用及表示什么。
2.按手勢活動的區域分類。(1)上區手勢這種手勢動作在肩部以上的區域展開,一般表達積極、振奮、肯定、張揚等帶有褒義的內容和情感。(2)中區手勢這種手勢動作在肩部至腰部之間進行,一般表達坦誠、平靜、流暢、平等、說理等中性的內容和情感。(3)下區手勢這種手勢運作最后完成時在腰部以下的區域內。一般表達否定、壓抑、憎恨、鄙夷、批評等帶有貶義的內容和感情色彩。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