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感覺買日本的電視機這么多年來,從來就沒壞過,他還偶爾打個電話問你“你覺得有沒有問題?”最好的服務就是不要服務,因為你不要服務,他打個電話問你你覺得心里非常舒服,但是中國人的表現是:人家的態度好我的態度就好。日本企業今天經歷過的狀態,中國有一天也會經歷。我們中國企業是應該等到我們低迷的時候考慮問題,還是今天考慮我們一定有低迷的時代?日本經濟是99步加一步,日本經濟非常努力,這十幾年來衰退不是一個經濟的衰退,而是一個心理的衰退,大部分的日本人很也錢,他們越怕經濟危機越不敢花錢。做很容易,意識的培養要好多年。中國企業在服務意識、品牌、質量意識方面跟日本的距離非常遠。
廣東家電企業非常多,我們討論一個全球市場里面中國企業跟日本企業競爭的問題,究竟是中國制造還是日本品牌這些概念有一個更廣的探討空間。品牌一定要有持續性和長久性。我們中國的品牌常常曇花一現。當年的“巨人”,現在的“腦白金”做得非常火爆,它一下子在電視臺拿到了“標王”,他們經常講中央電視臺的標王,通常是企業的毒藥丸,很多企業沒有熬過三年,對一個企業的產品,背后隱藏很多的,是他的內涵,他的服務,包含太多的東西。我們知道日本的隨身聽,在隨身聽之前沒有人知道音樂可以拿來隨身聽的,這就是全新的技術含量。品牌一個是服務水平,一個是持續性長久性,技術含量和知識產權,最后是不斷創新。不是停留在今天的水平上,即使是一個簡單的電冰箱,也可能發明新的技術支持這個品牌。這是品牌本身所包含的內容。
我們可以想想八十年代初期如果家里有一個日本的家電產品,你一定會很自豪,我們家的東西是日本的!因為我印象很深,凡是出國會帶的指標都是有件的。一個指標大概一千多塊錢。說明什么?說明你拿那個指標可以買到日本的產品,而且便宜。日本的產品有電視機、空調等等,數碼相機也有,包括手機,中國的企業在我們的心目中,沒有誰說我們買的電視機一定要買日本的產品,這點是大家看不到的。我們中國的企業跟日本的企業還差得太遠了,中國在日本有一個公司,現在日本大概差不多三百多家報紙用我們的軟件,日本的企業家非常嚴謹,他做的東西在世界上就是精益求精,你到日本的酒店衛生間里面,他貼瓷磚都貼得像工藝品,在馬路上看到馬路邊修的東西,水泥看完以后,你找不到任何瑕疵,這種精細歐美國家都不能比,日本企業之所以有這么好的成績,一個很根本的原因,日本的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是第一的,第二,日本員工認真負責的責任感,做事情非常認真。第三,中國人缺乏對公司的忠誠度,缺乏對公司的責任感,我們和日本的企業還是有差距的。思路決定出路。
精益求精四個字,非常簡要描寫了現在日本文化的一個側面,“差不多”在日本企業是行不通的。我的老祖宗是武士階級,他們回家去不從事農業生產活動,他們在家里做大量的工藝品。所以日本普遍存在“工匠文化”。領導日本國家的武士階級也包括在內,普遍有了工匠文化。中國有一個“經商文化”。工匠文化的核心就是對自己做的事情忠誠,你對自己做的事業,自己造的產物負責任的態度,所以作為一個日本人非常累,要求很高,要求很嚴格。對于制造業來說,精益求精這種態度是非常重要的。
什么樣才是有信仰的經銷商企業呢?
第一,這個企業要自覺不自覺,把企業和社會發展的長遠利益基本一致。
第二,一定要有一個核心的文化,要讓企業的全體員工知道,我們提倡的是什么,我們反對的是什么,哪些東西是正確的,哪些東西是錯誤的,哪些東西可以做,哪些東西不可以做,你要給他明確的價值觀,沒有這個企業就沒有靈魂。企業文化這個定義最好操作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概念是,企業全體員工行為的綜合就是企業文化。一個好的文化就是企業要有一個好的優秀的員工行為習慣。日本企業有很多好的習慣,取決于他們的理念,用這些理念確定你的規范,用這些規范檢驗你的所有程序和規章制度,不好的全部改掉,形成一個好的制度和規矩,用這些規矩約束你的員工,做得好的獎勵,不好的懲罰。
第三,要有和這個企業理念和文化相配套的運營管理體系和行之有效的控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