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期間,各家陶瓷賣場紛紛推出促銷活動,而佛山一些陶瓷品牌企業也已為廣大市民所熟知,東鵬、鷹牌、新明珠、新中源、歐神諾等品牌陶企的市場知名度和銷售量也迅速提升。有陶瓷企業預計,今年將是陶瓷行業兩極分化的一個分水嶺和轉折點,但佛山陶瓷企業仍需要借助“佛山陶瓷”這一品牌,整合內部資源并抱團出海。
今年4月舉行的第21屆中國(佛山)陶瓷及衛浴博覽交易會中, 客商在展館參觀。/佛山日報記者周春攝
建陶行業迎來分工整合
“今年以來,新明珠陶瓷整個銷售處于兩位數增長,上半年企業的產品處于搶貨階段,供不應求,品牌和企業處于多年以來從未有過的高速發展階段。”一提到今年的經營情況,新明珠陶瓷集團副總經理李重光大為感慨。他表示,陶瓷業將迎來新一輪行業洗牌,2013年可能是企業發展的一個分水嶺。
“今年我們的經營狀況也預兆著新一輪企業行業洗牌,強者愈強的現象將愈發明顯,今年大的陶瓷企業反饋的信息都比較好。”李重光預計,生產和銷售將分為各自分工的兩個陣營。如果品牌企業有市場,有品牌和渠道去做營銷,也能做得不錯。“之前我們一直都在說淘汰,今后可能不會淘汰而是整合,隨著行業的分工整合,一些生產工廠將來只負責生產,為其他企業貼牌。”
上月,工信部擬提高建筑衛生陶瓷行業準入門檻,對規模工業、節能環保等方面均提高“起跑線”,意味著小規模的陶瓷生產加工廠很難成功申請注冊成為陶瓷公司。“現在的建陶市場競爭激烈,沒有品牌很難去占有市場。”在南莊,一家經營陶瓷拋光業務的加工廠負責人表示,近期在考慮和佛山一些大型陶瓷集團合作,轉向專業的貼牌生產。
市場需求層次依然多元
對于建陶行業面臨分化這一觀點,不少企業表示,建陶市場的需求層次依然多元。“這樣明顯的分化不是那么容易形成的,全中國對陶瓷的需求層面還很多,中西部很多地方不用陶瓷,直接用水泥地板,因此不同層次的廠家都可以生存。”廣東特地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長馮紅健認為,不同質量的瓷磚使用需求還是有很大的空間,不會那么快形成寡頭壟斷形勢。
“陶瓷行業不同于其他行業,門檻不是很高,產品差異化表現得也不明顯。”佛山市陶瓷行業協會秘書長于楓認為,由于陶瓷行業和產品的特殊性,使得產品差異化、個性化不會顯現得太明顯,而陶瓷的主要使用價值還是在于家居裝修的使用屬性。
由于佛山市在產業轉移和升級的過程中提高企業在節能環保和清潔生產的標準,一部分產能落后的陶瓷企業也已搬離佛山。記者發現,部分陶瓷企業紛紛遷往廣東省內其他地區或湖南、江西等地。“佛山市在環保方面提出很高的要求,但是同樣的耗能排放情況,如果其他地區的政府認為可以接受,我們也會考慮搬去。”一家已搬離佛山的陶瓷企業老板告訴記者。
佛企征戰仍需整合出海
“像佛山所有的陶瓷企業在全國陶瓷行業的比重比較大,但就單個企業來看,佛山最大的陶瓷企業的市場份額比重并不大,不會超過整個市場份額的5%。”市工商聯副主席李德表示,希望佛山商協會和陶瓷企業能夠擦亮佛山陶瓷這一金字招牌,謀求抱團發展,走資本化、品牌化的發展之路。
“佛山生產的陶瓷確實要比其他地方生產的陶瓷貴一點,同時也會促使中小企業在研發、生產等環節的標準上達到整個品牌的要求。”李德認為,很多中小企業依托佛山陶瓷這一整體平臺獲得市場的認可和美譽。
“關鍵是行業的產業鏈如何整合,不同規模的企業之間有沒有完善的分工體系。”李德認為,行業內的企業進行整合有助于避免產品的同質化競爭,有助于整個佛山陶瓷行業和企業的良性發展。
本文來源:佛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