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專家李國輝老師認為:圣人孔子各種為人處世的教誨,直到今天仍是我們衡量人品的重要準則。但是在人際交往日趨廣泛的今天,更需要掌握一些具體的禮儀方法和技巧以便應對各種場合。而在此方面,周恩來總理可謂是現代交際禮儀當之無愧的楷模,他的禮儀風范,曾讓敵人都心甘情愿為他指路,他的人格魅力,更讓中美關系因為一次干杯而冰釋前嫌。那么周總理當時究竟是怎么做的呢,從他與人相處的方法中,我們又能學到哪些可為自身所用的技巧呢?
周恩來總理是我國的禮儀大使、形象大使,中國人民愛戴他,各國人民敬仰他,他的敵人同樣也同樣尊敬他。解放前,周恩來住在南京市梅園新村,在國共兩黨合作的時候,一開始那些特務在后面跟蹤、瞭望,周恩來坐的汽車一出去,特務尾隨在后面,就向上級報告周恩來到了哪里做了什么事。由于周恩來先生的寬宏大量,非常的大度,感動了他們,最后被周恩來的魅力所征服,因此那些特務不向國民黨上級報告周恩來的動態,而是報告周恩來先生,幫助周恩來先生指方向,保衛著他的安全。他的個人魅力是無窮的!
國際上有很多政要對周恩來總理是非常的敬佩,在1972年的時候,美國總統尼克松來到我國,和周總理進行深切的會談,會談結果非常明確,中美兩國關系解凍,走向新紀元,簽訂了上海聯合公報。當天晚上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國宴,周總理禮儀風范征服了尼克松。敬酒的時候,周總理語言相當的棒,身體語言那是更棒,他拿著酒杯來到尼克松總統旁邊,他站在安全距離位,45度的角度,黃金分割法,端起酒杯對尼克松說:尼克松閣下,我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你代表美利堅合眾國,為了我們中美的友誼天長地久而干杯嘛!開始飲酒,然后一亮杯,就放下他的酒杯。實際上這一個小小的動作,里面有很多的禮儀風范。首先我來說說他的手,他知道手背對人,是不禮貌不尊重的;而手心也是不能對人的,因為手心是反對意見,所以手背、手心都不能對人,而他是用虎口對人。敬酒的時候虎口對著他人,虎口代表著文明、友好、尊敬、禮貌,因此你們看,很多名人、偉人走路是虎口對著正前方走,不會手背和手心對著前面走。
再說一個問題是眼神與視線的控場運用,周總理的眼語做得特別的絕妙。眼睛是有語言的,充分表示了人的情感。一般來說,分為:平視、弱視、強視、鄙視、環視等等,而周總理非常清楚這些。講話的時候他用的是常視,怎么看就是怎么交流;而中間他用的是弱視,弱視迷迷蒙蒙,虛無縹緲,把外部的世界吸收到眼簾里面來,因此有個美好的狀態;喝完酒了他是強視,向外放射光芒,炯炯有神。
周總理絕對不是凡夫俗子,現在的人經常會這樣,“尊敬的尼克松閣下,為了我們中美的友誼天長地久而干杯嘛!俗話說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總理能說這樣的話嗎?絕對不會。因此語言非常的絕妙,手語、眼語、身體的角度都非常的規范,爐火純青,無所可極,這就是周恩來總理的禮儀風范。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有禮走遍天下,無禮寸步難行。